找到相关结果约23条 用时0.022秒
县博物馆巡展,参观观众达15万人次。我市坚持做足“管护”文章,增强大运河文物保护利用保障力。积极探索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管护模式,以国保单位为重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实施了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北辛遗址、龙泉塔等“国保”安防工程,常态化做好文物保护。(刘林昊 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13
去看一棵树》纪录片、古树名木主题邮票等,推动形成保护古树名木浓厚社会氛围。今年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生态文明”。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全国古树名木地图(“遇见古树”小程序)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作为广东省公众代言人为家乡古树代言。......
发布时间:2025.10.11
界。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9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是全国拥有一、二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县级市。集“国保”龙泉塔、滕州市博物馆、滕州汉画像石馆、滕州市美术馆(王学仲艺术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墨砚馆于一体的龙泉广场‘一塔六馆’,是全国县......
发布时间:2025.08.18
分散、执法队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探索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模式,组建文物保护巡查队,实施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北辛遗址、龙泉塔4处“国保”安防工程,推进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和岗上遗址安防工程建设,筑牢文物保护“防护墙”。三、统筹编制资源,配强人员力量。在镇街统一设置公共文化服务中......
发布时间:2025.05.23
位一体”模式,在枣庄市率先组建了首个文物保护巡查队,实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全覆盖。实施完成了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北辛遗址、龙泉塔4处“国保”安防工程,加快启动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和岗上遗址安防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建设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06
城、前掌大遗址、北辛文化遗址、龙泉塔4处国保安防工程。投入专项经费,在全省率先组建文物保护巡查队,设立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保护管理所,加强3处国保及周边古遗址的日常管护工作,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投入46万元启动实施了鲁班锁非遗工坊建设、鲁班锁制作技......
发布时间:2024.08.15
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北辛遗址、龙泉塔4处国保安防工程。投入专项经费在全省率先组建文物保护巡查队,设立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保护管理所,加强3处国保及周边古遗址的日常管护工作,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投入46万元启动实施了鲁班锁非遗工坊建设、鲁班锁制作技......
发布时间:2024.08.13
故城前掌大遗址保护管理所,率先组建了枣庄首个文物保护巡查队,实现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全覆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实施完成了4处“国保”安防工程。 下一步,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标对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指标任务......
发布时间:2023.08.31
国故城、北辛遗址、前掌大遗址、岗上遗址、滕国故城等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创新遗址保护管理机制,设立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保护管理所,加强3处国保及周边古遗址的日常看管工作。积极推进重要文物全媒体传播,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对岗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情况进行实时报道,“文明之光滕州岗......
发布时间:2023.07.12
护管理所,在枣庄市率先组建了首个文物保护巡查队,实现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全覆盖。实施完成了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北辛遗址、龙泉塔4处“国保”安防工程,不断完善文物安全防范系统。 我市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深入挖掘乡村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在全省创新开展了“乡村......
发布时间: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