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西关小学劳动核心素养实施方案
滕州市西关小学
劳动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结合西关小学实际,现就全面加强我校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开设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在劳动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引领。将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任务,杜绝“只劳不育”“以劳代惩”等现象。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成为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融合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贯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有效发挥学校作为劳动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渗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三)坚持实践体验。将实践体验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发展性评价。劳动课程评价以学生发展素养为导向,提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劳动参与情况、在劳动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发展状况。
四、重点举措
(一)科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课程。结合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
2.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3.积极开发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课程。
(二)分段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
第一学段:1-2年级
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1.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2.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业精于勤荒于嬉”等道理。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了解家庭常用器具的功能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
3.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4.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5.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的进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6.在集体劳动中团结协作,提升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形成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
7.在劳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初步形成不怕辛苦、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五、劳动评价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附: 1------6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安排
年级 |
序号 |
劳动项目 |
年级 |
序号 |
劳动项目 |
一 年 级 |
1 |
刷牙洗澡 |
二 年 级 |
1 |
折叠被子 |
2 |
整理穿戴 |
2 |
洗红领巾 | ||
3 |
系鞋带 |
3 |
清洗袜子 | ||
4 |
系红领巾 |
4 |
剪指甲 | ||
5 |
折叠衣服 |
5 |
男生吹头 | ||
6 |
整理鞋柜 |
6 |
女生梳理头发 | ||
7 |
清洗水果 |
7 |
择菜洗菜 | ||
8 |
餐前摆放碗筷 |
8 |
削果皮 | ||
9 |
餐后清理餐桌 |
9 |
泡茶水 | ||
10 |
用扫把扫地 |
10 |
归类收纳物品 | ||
11 |
收拾垃圾 |
11 |
整理沙发 | ||
12 |
简易折纸 |
12 |
整理书桌书架 | ||
13 |
整理书包 |
13 |
擦拭台面灰尘 | ||
14 |
削铅笔 |
14 |
饲养蜗牛 | ||
15 |
收纳玩具 |
15 |
购买文具 |
年级 |
序号 |
劳动项目 |
年级 |
序号 |
劳动项目 |
三 年 级 |
1 |
整理房间 |
四年 级 |
1 |
整理衣柜书柜 |
2 |
女生简易扎头发 |
2 |
打扫并美化房间 | ||
3 |
手洗单薄小件衣物 |
3 |
佩搭成套衣服 | ||
4 |
洗拖鞋 |
4 |
洗衣机分类洗衣服 | ||
5 |
清洗水杯 |
5 |
刀切瓜果蔬菜 | ||
6 |
晾晒衣服 |
6 |
做凉拌菜 | ||
7 |
用拖把拖地 |
7 |
包水饺 | ||
8 |
整理冰箱 |
8 |
蒸鸡蛋羹 | ||
9 |
蒸煮米饭 |
9 |
徽波炉加热食物 | ||
10 |
包馄饨 |
10 |
用电水壶烧开水 | ||
11 |
做水果拼盘 |
11 |
餐后洗碗 | ||
12 |
接待客人 |
12 |
清洗马桶 | ||
13 |
养护盆栽 |
13 |
擦玻璃 | ||
14 |
照顾家中小动物 |
14 |
美化客厅 | ||
15 |
垃圾分类 |
15 |
超市购物 | ||
16 |
家用品归类整理 |
16 |
尊老爱幼专项劳动 | ||
17 |
玩具拆装 |
17 |
组织家庭生日会 | ||
18 |
购买健康小零食 |
18 |
设计家庭安全指南 |
年级 |
序号 |
劳动项目 |
年级 |
序号 |
劳动项目 |
五 年 级 |
1 |
清洗书包 |
六 年 级 |
1 |
拆换被套 |
2 |
洗刷运动鞋 |
2 |
美化个人形象 | ||
3 |
洗刷稍厚衣物 |
3 |
组织家庭大扫除 | ||
4 |
美化个人形象 |
4 |
炒肉丝等家常小炒 | ||
5 |
炒土豆丝等素菜 |
5 |
做多个家常炖汤 | ||
6 |
清理厨房 |
6 |
腌制腊肉 | ||
7 |
清理卫生间 |
7 |
艺术插花 | ||
8 |
剪贴窗花 |
8 |
搭建帐篷 | ||
9 |
缝钉纽扣 |
9 |
规划并整理旅行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