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西关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西关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省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以滕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新课堂达标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推进课堂精准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打造高效智慧课堂。关注教师发展,全面落实校本教研和常规管理工作,求真务实、拼搏创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常规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教学常规制度、校本研训制度、课堂达标制度等,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2.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以学历案为载体,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进行全过程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性,课堂随堂监测达标率均能够达到 80%。注重项目式学习设计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实现深度学习。
3.抓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深化以“一课一研”为载体的校本研训;
4.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对作业的内容、数量、质量、完成要求等都要有统一的意见,加强协作。强化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督导检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5.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落实“五项管理”、“双减”工作。
6.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导向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青蓝结对、三名工程、课堂达标等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7.狠抓各年级教学工作,尤其是毕业班教学工作,力争今年六年级成绩再上新台阶。
三、具体措施
本学期,以打造智慧高效课堂为目标,深入开展“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重点突破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短板,提升英语、科学学科教学质量。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一)落实新课程方案,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1.持续优化课程实施。全面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健全课程实施机制,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融合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功能定位,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2.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好《全市中小学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实施方案》(滕教体函〔2023〕71号)。开好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中小学音体美特长社团化、链条式培养,让每位学生发展一项艺术爱好、掌握1~2项运动技能。深入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改革艺术教学模式,制定学生美育评价方案,定期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常态实施劳动教育,构建“各年龄段循序渐进,各学段螺旋上升、一体衔接”的劳动课程架构,建立校本化劳动清单,开辟劳动实践场地,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扎实推进科学教育,适时开展专题调研、常规视导等活动,推广典型经验。
3.深入推进读书行动。持续推进全科阅读,鼓励引导教师热爱阅读,提升教师阅读指导力。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将读书行动与学校教育教学、课后服务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学校开设阅读课。结合学校的主题阅读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4.强化实验教学管理。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按照《中小学实验目录》,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
(二)深化强课提质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持续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落实好《山东省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学科课程标准测评常态化机制,持续开展“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活动,推动课堂效率提升。指导好单元学历案撰写,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积极推动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继续开展新课堂达标基本功系列比赛,举办各学段新课堂达标优质课评选。
6.加强作业教学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贯彻《枣庄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指南(试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针对性,丰富类型,合理安排难度,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明确作业功能,优化作业试题结构,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提高试题信度与效度。强化作业设计集体备课制,依托学历案编写和大单元教学,开发校本作业资源;落实好作业会商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平衡工作。加强作业管理,建立作业会商制。
7.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模型,实现科学的数据分析,精准引领教与学。充分利用人机对话平台,优化综合素质监测。
(三)构建教研新机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8.强化校本研训。持续做好“一课一研”活动,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公开教学、教学展示、研究课或综合教研等,改进校本研修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9.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通过读书、各类培训、“青蓝工程”结对子活动、新教师、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课堂教学练兵活动,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带动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0.重视科研引领。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引领,指导教师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改进”为基本路径开展研究,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寻教书育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11.加强技术赋能。借助“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滕州市三个课堂平台”,科学筛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引入学校,补齐课程开设短板,引入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品质,提升我校智慧教育水平。
(四)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现因材施教。倡导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体现学习进阶。
2.实施教师教学述评。认真贯彻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教师教学述评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领,鼓励和指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述评。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述评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3.创新评价监测机制。参照《滕州市小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监测及评价指导意见(试行)》,每学期组织实施各学科的监测工作。探索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生发展量表,科学、直观地呈现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延时性、成长性评价。
四、具体安排
二月
1.参加全市教科研工作会议
2.召开西关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3.办理转学工作;
4.继续推进主题阅读活动;
5.召开各学科教学研讨会及课程纲要修议,《学历案》撰写,计划制定培训会;
6.推门听课、规范办学行为督查。
三月
1. 参加各学段优质课评选及中小学学科教学研讨会;
2. 组织开展“赢在新课堂立标示范”系列活动。
3. 推门听课、规范办学行为督查。
四月
1.举行“一课一研”活动交流研讨会。
2.推门听课、规范办学行为督查。
3.迎接全市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监测。
4.组织开展“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五月
1.组织开展“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之“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展示。
2.教师基本功比赛(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
3.分项考核。
4.组织优秀作业案例展示研讨活动
六月
1.期末业务检查
2.进行教学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