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滕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规划计划)滕州一中2021-2022学年工作计划

作者: 来自: 时间:2022-09-13 20:32:08

新学年,学校将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整改落实为抓手,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突出做好新课程、新高考研究,着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完满完成学校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坚持党建引领,保持正确办学方向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年度学习计划,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文献,全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2.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滕州一中党委关于开展“学党史、强信念、担使命、育新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实施“党建+”龙头引领工程,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同频共振、互融共进。通过国旗下的微党课、教师党课、纪念馆现场党课等形式,创新党课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3.加强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和执行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树标争先”活动,使党组织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质量核心,抓好教育教学管理

1.落实每周教学常规。认真做好周计划、周例会、周查制、周教研、周研讨课、周训练等每周“六个一”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阅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总结、认真教研、认真听课学习。开学初,全体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实行教学常规周查制,针对备课、学案、训练、批阅等,做到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总结。周查结果以简报形式通报全校,同时作为教学部和教师考核量化依据。

2.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平台大力推广“两先两后一小结”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全身心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创新课堂,真正实现了“科学施教,减负增效”工作的大面积丰收。一要开展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举办全员练课活动。以一学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多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全校所有专任教师不分职位高低、年龄大小、职称级别都要参加研讨课活动。三是举办重点赛课活动。把“重点赛课”作为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的战略,通过开展新教师汇报课、硕士学位教师汇报课、“三新(教学新星、教学新秀、教学新兵)比赛”等活动为新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平台,同时也为全校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契机。

3.抓好高三备考工作。定期组织全体教师重点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各学科考试评价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1年《中国高考报告》、近三年高考试卷和全国各地模拟试卷及社会热点;组织高考阅卷老师交流心得体会;同时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研究,聘请知名高考研究专家来校作报告。结合以班主任为中心的学情研究和以组长为中心的考情研究,把研究成果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去,以适应新高考的“变”与“新”。

4. 深化特长生培养。探索特长生“前伸、中赛、后延”的培养措施,前伸就是建立与初中的衔接,改革高中自主招生模式,强化阅读和竞赛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赛就是与新百年、华夏园等著名教学研究培训机构合作,系统设计三年的竞赛和强基培训计划,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后延就是建立与高校的对接,加强与目标高校的联系,研究高校招生政策,争取最大优惠政策。

三、坚持教师为中心,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贯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加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育,严格职业纪律,规范从教行为,突出师德养成,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将“你是一中人吗?你爱一中吗?你愿意一中好吗?”大讨论活动推向深入,确保师德专题教育走心走深走实。突出榜样引领,加大表彰力度,重点奖励一线教师,选树典型,努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突出问责追责,加强对有偿家教、违规办班的严查重处,设立举报电话和监督信箱,严格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纠、绝不姑息”。

2.打造名师学术团体。深刻总结在教师培养方面的有效做法,尊重教师成长规律,尊重经得起检验的学术成果,积极做好教学名师的遴选和推荐工作。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下大力气搞好教师培训。聚焦专业发展,鼓励老师们结合教研和教学工作实际,编写具有一中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强力打造一支潜心治学、静心教书的学术型团队,培养和造就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优教师队伍,为推动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

3.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要继续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继续编印发放了《教学与管理学习材料》,引领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名师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案例分析、教学调研、课堂教学研讨等学习活动。要开拓各种渠道,以培训、考查、外出交流学习和评优树先等形式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学科组长、教研组长队伍建设,通过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来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 改进工作作风。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劳动纪律、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落实,严格电子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把考勤结果和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奖励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舆情监控和引导,及时解决社会和家长反映的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做好行风评议工作,发挥舆论导向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切实增强教师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

四、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1.坚持立德树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制定德育校历,组织开好主题班会、团会。各科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将德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的“立体管理,活动促进”德育工作体系。

2.抓好各类活动。加大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功能,在学生兴趣培养、特长展示、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新尝试。要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适合自我发展的各类社团和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积累和磨炼,让学生长见识、得乐趣,从而习得特长。一是继续做好校园广播室、“言泉”文学社、“山核桃”报相关工作;二是搞好“一会一节”,即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三是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四是开展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积极加入到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来,丰富人生体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落实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不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加强防盗设施的维护检查,定期更换有关设备;抓好校园安保队伍管理,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严格执勤制度,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狠抓宿舍管理,严格就寝纪律,值班查寝到床到人;彻底整治宿舍“脏、乱、差”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安全、卫生、高效的原则抓好食堂管理,严把原料采购关、食品制作关,不断提高饭菜质量。要按照有关要求,一如既往地做好防疫工作,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

五、坚持环境育人,改善办学条件

1.抓好改扩建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切实做好新一轮的建设工程。做好方案谋划,积极争取市委、市府的政策支持,做好贷款前期准备工作。目前,一期工程主楼内外墙抹灰基本完成,外墙真石漆正在施工;室内装饰装修正在进行;车库底部开始回填,配套工程开始施工。主楼、车库及配套工程的全部工作计划2021年年底完成。

2.提升校园文化。响应市委“挖掘文化资源,厚植文化根脉”的号召,大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滕州地方优秀文化教育,充分利用我校在“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百年一中”等方面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优势,培育具有滕州一中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美好未来。我们一定要牢记滕州百万人民的厚望与重托,牢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紧紧抓住高考综合改革的新机遇,大力提升核心素养,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用心血和汗水帮助学生实现振翅高飞的美好心愿,努力抒写百年老校发展史上更加恢弘壮丽的新篇章!


Copyright @ 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4628号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Tel:0632-5513369 E-mail:tzzwgk@zz.shandong.cn

欢迎关注

中国滕州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tzsrmzf

wb2_xxgk.jpg

欢迎访问中国滕州

人民政府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