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滕州三中“两线三级六活动”教研模式内容解读
“两线三级六活动”教研模式内容解读
组成
内容
主要操作
两线
一课一研
每天有课必研(文化课学科)。
时间:每天9:50-10:20);地点:各自办公室
周二周三教研
每周按计划进行(文化课学科+音体美信)。
周二大理,周三大文(14:00-16:30)讲、研课
三级
学校
项层设计,把握方向,协调校际活动,平台搭建。
教科室
制方案,定计划,常检查,时反馈,供技术,力服务。
备课组
定内容,分任务,即研“教”又研“学”。
六活动
名师培养
选对象,定目标,讲评课,参活动,促成长。
专家引领
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高频学习。
校际联研
邀名师、请专家来校指导或受邀请外出参研。
小组听评课
小队形式(3-4人),每周定计划,每一成员据量规评分、建议反馈、扫码上报。
评选优秀教研论文
以提升教研水平为目的,写认识、论实操,总结反思。
评选优秀备课组
依据检查、听课(小组听课)反馈、考试成绩,评优树先,挂牌表彰。
滕州三中教研活动实施方案(2023年春修改版)
为办好我校的精致教育,在教学中落实 “五精”(精心、精选、精细、精准、 精彩)的基本要求,结合去年“一课一研”活动实施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定本年度“一课一”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建立三级备课制度
1.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解读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统一编写教案、课件、学案(三项由主备人完成);组建练习题,习题选择要有等级,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使用。
2.通过“一课一研”集体备课,依《课程标准》,确定重难点,内容或删减或增添,适合不同层面学生教学。
3.个人备课,针对本班学情,最终确定教学方式和内容。
二、“一课一研”活动组织
1.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五9:50-10:20为文化课学科的“一课一研”时间,固定不变,一次为30分钟。每周二、周三下午(第五、第六节)分别为大理、大文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包括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五学科。
2. 地点安排
文化课学科在各自办公室。周二下午第五、第六节课,体育、信息技术学科分别在志浩楼201、202教室;周三下午第五、第六节课,音乐、美术学科分别在志浩楼201、202教室。
3.组织人员安排
周一至周五的“一课一研”活动,由各年级备课组长组织,周二、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由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心理由梁文娟老师组织。
4.备课内容和任务
周一至周五上午的“一课一研”由文化课各备课组长选定备课内容,并负责有关材料张贴或上交到教科室备案。
周二、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第五节听课,第六节评课,由各学科教研员组织,根据学科内情况或学校要求,安排相关任务,并负责将有关材料张贴或上交到教科室备案(心理学科由梁文娟老师负责)。
三、“一课一研”活动流程
1.提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确定每节课的主备人,填写《“一课一研”主备人安排表》,并张贴到办公室张贴栏(见附件1:《“一课一研”主备人安排表》)。
2.主备人在当天集体备课前把中心教案(写在教案本上的教案)和课件发到各备课组微信群和“一课一研”微信群。
3.由主备人通过说课的形式,把教案、课件和学案解读一遍,组内集体讨论,形成定稿。活动结束后,再次把中心教案和课件发到“一课一研” 微信群,以便检查汇总。
四、“一课一研”活动保障
1、为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加强监督指导功能,学校成立“一课一研”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战洪 王青梅
副组长:胡修伟 孔祥锋 高健 杜以斌
成 员:学校中层领导
工作小组:
组 长:胡修伟
成 员:教务处、教科室正、副主任及教务员
各学科教研员 各学科备课组长
2、督查量化促进
执行学科备课组长分包“一课一研”,教研员分包集体教研制度,督促指导开展教研活动。同时成立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的教研督察评价小组,对每个备课组、学科组的教研情况督察检查,结果用于年度考核。(评分细则见附件2:《“一课一研”集体备课评价细则表》, 打分量化表见《滕州三中“一课一研”检查量化表》)
每周结果反馈到教师群,并通过简报形式将结果评价报学校办公会。同时,每日值班领导也要进行督查、反馈。
五、“一课一研”活动要求
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我们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岗位意识,认真履行活动的牵头组织职能,能真正发挥自身组织能力和学术水平,高度重视“一课一研”集体备课的意义。带领大家,组织好、主持好、点评好、总结好。主备人能出真力,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水平。
各学科、各备课组团结、高效将“一课一研”各环节执行到位,尤其是时间的保障和内容的交流讨论,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活动扎实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课堂精致教学,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