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滕州三中关于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滕州三中
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结合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两级市局教学工作会议和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任务要求,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特制定《滕州三中关于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改理论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校原有的“三阶段九环节”模式经验为依托,紧紧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1、学校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搭配起来,教师“导”的活动为学生的“学”的活动服务,做到以导引学,以练促学,以评促学。
阶段 |
课前 |
课堂 |
课后 |
|||||||
学生“学” |
预习新课 |
收集问题 |
问题 导引 |
小组 讨论 |
展示交 流评价 |
课堂 小结 |
当堂 训练 |
复习回顾 |
完成作业 |
|
教师“教” |
集体备课 |
个人备课 |
课堂反馈 |
批改作业 |
||||||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竞争学习,小组评价,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提升育人理念,改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落实学习方法,组合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评价,节约教学时间,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操作的基本理念
落实“三为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发展“素养目标”,同时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依据不同课型的特点,课堂教学模式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等四种课堂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景、引导探究方向、发现小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激励学习信心、当堂达标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对学生评价要实行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要将参与度和学习任务的达成度相结合,增强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对学生个体评价可以采取明星卡、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及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要引导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提高质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具体要求如下: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建议 时间 |
课堂 环节 |
教师教学流程 |
学生学习流程 |
课前3分钟 |
积累复习预习准备 |
提前候课;打开多媒体,投放课件,展示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工具,所要检查复习的问题 |
课前准备与积累。按课件首页展示的要求准备好材料,拿出教材、工具、资料(同步练习册、地图册等),复习旧知,预习新课内容。 |
开始上课至正式讲课(限时5分钟) |
组织教学 |
①“上课”、问候学生 ②提问学生,复习旧知 ③导入新课(挖掘旧知与新知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④展示课标,明确学习任务 |
①起立问候老师 ②复习旧知 ③听讲,从知识冲突中找到学习兴趣 ④理解课标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
6—13分 (8分钟) |
自主学习 |
①依据所用材料(导学案、同步练习册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②提问学生,展示交流学习内容 ③明确本课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 |
①依据所用材料(导学案、同步练习册等),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②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校正 ③明确本课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 |
14-26分 (13分钟) |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
①依照课标要求以及学科素养,设计本课重难点知识,利用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材料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知识 ②教师适时点拨、启发,不到万不得已,教师不要亲自说出答案 ③引导学生总结一般规律,渗透学科素养 |
①通过手头材料,阅读分析,合作探究,可以自主发言,引发共鸣,各抒己见,从而突破重难点 ②适时记录笔记,将一般规律记录在教材上,理解课标要求和学科素养要求 ③明确本课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
27-30分 (4分钟) |
课堂总结 |
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体系 ②明确下一课学习内容(或者是两者关系、伏笔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①自主总结本课知识体系,将本课知识体系与单元知识体系融合 ②明确下一节课所学内容,制定复习、预习计划 |
31-40分 (10分钟) |
达标检测 |
教师利用好手头资料(导学案、同步练习册等)引导学生练习。 可用试卷化作业 |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限时完成,核对答案,校正思路,明确考查意图,规范答题,回扣学习目标 |
课后 |
巩固作业 |
推行试卷化作业。明确完成、上交、讲评时间等要求。或者是明确下一课要提问的内容 |
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复习旧知,按时完成作业 |
预习任务 |
教师布置任务(可操作、可量化) |
预习新知,要通读教材,重难点标注 |
建议时间 |
教师教学流程 |
学生学习流程 |
课前3分钟 |
教师到教室侯课,打开课件,指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
按课件首页展示的要求准备好材料,预习新课 |
上课后5分钟内 |
板书知识提纲 |
完成基础知识填空 |
6-13分 (8分钟) |
师生共同核对填空答案,梳理基础知识,整理重难点。
| |
14-33分 (20分钟) |
引领学生进行考点辨析,逐个考点分析高考要求,命题形式,解题方法和技巧。 |
考点辨析,完成例题,总结方法 |
34-40分 (7分钟) |
教师指示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达标训练 |
完成课堂达标训练 |
下课前2分钟 |
公布达标训练答案,总结课堂所学,布置课后作业 |
核对答案,自行纠错,课堂小结 |
建议时间 |
教师教学流程 |
学生学习流程 |
课前3分钟 |
教师到教室侯课,打开课件,指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
按课件首页展示的要求做好上课准备工作 |
上课后10分钟内 |
教师解读若干典型题型,介绍解题方法,依例题进行解答示范 |
听讲例题,体会并掌握解法 |
11-28分钟 (18分钟) |
教师展示变式训练题目,通常各类型1题,供约3-5道,令学生当堂完成。 |
独立完成变式训练题。 |
29-33分钟 (5分钟) |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自发或教师指定。提倡用实物展台。 |
主动上台展示解答过程。 |
34-40分钟 (7分钟) |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情况,积极进行肯定或纠正。 |
记录问题,及时纠正 |
下课前2分钟 |
总结课堂所学,布置课后作业 |
课堂小结 |
建议时间 |
教师教学流程 |
学生学习流程 |
课前3分钟 |
教师到教室侯课,打开课件,指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
按课件首页展示的要求做好上课准备工作 |
上课后5分钟内 |
教师反馈考试情况,通报学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成绩分布,各班的平均分等内容,使学生对考试结果有所了解。 |
了解考试的情况,了解自己在年级和班级中的位次、进退情况,以便调整后续的学习。 |
6-10分 (5分钟) |
教师展示各题目考点、分值、通过率的双向细目表并作解读 |
学生了解试题的考点、难度、区分度等情况,对比查找自身薄弱点 |
11-30分 (20分钟) |
教师依通过率重点讲评学生普遍存疑的问题,展示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错因,找出应对方案。 |
对比同学们出现的错误,查找原因,思考提升的方法 |
31-40分 (10分钟) |
令学生自行纠错,查缺补漏 |
自行纠错,撰写错题更正和考试心得 |
下课前2分钟 |
总结课堂所学,布置课后作业 |
课堂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