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滕州市第十一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滕州市第十一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1、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学生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3、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具体措施
1、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设为劳动课,在上好每周至少1节劳动教育课的基础上,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好校园活动。
2、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本地实际,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园观摩学习、社区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
3、劳动教育与家务活动相结合。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一定的家务实践,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4、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利用节点开展一定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校舍、校园环境的清理,同时走出校门,走进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5、在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劳动观念教育。注重培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围绕全面发展,在学科学习中,尤其是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和精神。
6、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任务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立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8、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评价标准,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2024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