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滕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滕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将紧紧围绕滕州市教育局和体育局的教学教研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目标,以二十大精神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课程实施、课堂改革、管理创新、队伍素质提升、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续优化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丰富教科研活动内容,夯实校本教研
4. 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5. 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6. 加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双赢
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持续优化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全面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0年版)》,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断完善课程实施环节,持续优化课程实施。以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指向,有逻辑地构建适合校情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围绕各学科核心素养,做好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和校本化实施,补充、拓展、加工、深化、调整、重组课程内容,组织编写课程纲要和单元教学设计,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实现国家课程价值最大化。
2.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好《全市中小学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实施方案》(滕教体函〔2023〕71号)。开好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断优化社团建设肯特长生培养,让每位学生发展一项艺术爱好、掌握1~2项运动技能。指导教师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德育因素,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德育与课程一体化。
3.深入推进读书行动。持续推进全科阅读,鼓励引导教师热爱阅读,提升教师阅读指导力。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将读书行动与学校教育教学、课后服务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引导学生加强历史文化、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阅读,重视“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组织阅读小达人、优秀阅读推广人、优秀阅读引领者评选,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4.强化实验教学管理。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按照《中小学实验目录》,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进一步提高科学类学科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用好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开展实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比赛。
(二)坚持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持续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落实好《山东省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学科课程标准测评常态化机制,持续开展“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活动,推动课堂效率提升。指导好单元学历案撰写,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积极推动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积极参加新课堂达标基本功系列比赛和新课堂达标优质课评选。
2.打造升级版新课堂。推动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的基本教学思想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研教”基本教学原则,把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理论,对标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的典型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完善既有教学模式,升级课堂建模。以我校生本“五环三评价”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要求。
3.加强作业教学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贯彻《枣庄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指南(试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针对性,丰富类型,合理安排难度,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明确作业功能,优化作业试题结构,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提高试题信度与效度。强化作业设计集体备课制,依托学历案编写和大单元教学,开发校本作业资源;落实好作业会商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平衡工作。
4.抓实课堂监控。学校将继续对全体教师听课情况进行督查,一月督查一次,反馈一次,推动全体教师听课、评课。突出抓好学生参与度、思维度、掌握度的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创造机会,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课堂教学气氛,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三)丰富教科研活动内容,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1.关注教师的日常备课和教学情况,研讨备课工作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落实研讨问题要坚持“抓小放大”,做到“研讨课题化、课题研讨化。”优化备课制度,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2.加强教科研活动过程管理。本学期各学科组将根据活动计划,继续执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和材料收集整理。
3.规范教研活动,实施精准教研。教研活动要有针对性,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意见》精神,规范教研活动,精心设计,跟踪落实,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要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效果良好。
4.强化课堂教学研究, 通过“名师示范”、“骨干”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模式研讨课、新课堂达标课等活动,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学校教研的品质。
5.优化教学模式,继续实施向课堂要质量。遵循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倾力打造“五多”课堂(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思考),形成具有“轻负、高效、优质”特征的新授课、评讲课、复习课、习题课课堂教学模式。
6. 加强推门听课和预约听课活动,关注常态课的准备情况、教学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听评课制度。每学期校级干部听课不少于30节(兼课不少于25节),中层干部不少于35节(兼课不少于25节),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不少于30节,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不少于20节。定时对干部、教师听课情况进行督查,实行周查公示制度。
7.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认真落实《滕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制定《滕西中学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落实学科整体评价制度,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广泛组织读书演讲比赛、集体研讨、听评课研讨等活动。完善校园教研网和微信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研训效益。组织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优秀学科教研(备课)组、优秀教研(备课)组长评选。
8.落实读写育人,推动名著阅读植入课堂。落实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和教师笔耕计划,以教师读写引领学生读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加强经典阅读研究和指导,融合课内外学习,积极探索整合语文、英语教材内容,压缩课内教学时间,将中外名著、经典阅读植入课堂,切实提高阅读效益。
(四)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1.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继续组织教师做好课题的申报及课题的结题工作。
2.继续组织好全市教科研专题培训,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考核和结题鉴定等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积极参加滕州市级“赢在新课堂”系列课题工作,争取申报立项更多的省市级课题。
(五)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本学期,本着“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我校任课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开展“以研促培、研训一体”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构建校本交流平台,支持教师外出学习。鼓励教师参加滕州市级及以上各级各类培训。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或青年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开展说课、观摩课展示、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比武、教学素养大赛等课堂系列教学活动,通过研讨与演练、学习和借鉴。通过这些专业培训,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
3.加大教师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培训,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在效果上加以提高。把制作录像课、课件及微课任务落实到人。
4.积极开展中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活动。每一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都要与一名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师德师风中尽快成长起来。
5.抓好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名师梯队建设,加强市、街道、学校三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突出专题研讨,注重成果汇集,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档案整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三级优秀工作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第二届教学名师评选。
6.邀请各学校与我校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六)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依据《滕州市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积极准备八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在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技能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中。
17.积极推进教师教学述评。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教师教学述评的指导意见》(滕教体函〔2023〕49号),制定教师教学述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学业述评“规范+特色”的文本撰写探索,充分利用智慧校园软件,逐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学业述评制度。
(七)加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双赢
根据《滕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强城乡教师教师交流的通知》,继续启动共同体建设,深入研究并贯彻落实《滕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建立校际合作教研共同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从而推进我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组织参与联研联考教研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校的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共享,从而推动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成绩。
四、后勤保障
1.时间保障:每次教研组活动时,各分包领导都必须参加不得无故缺席,若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
2.技术保障:教研活动中所需多媒体设备等,电教主任、教研组长要尽力安排,为教研活动提供服务。
3.经费保障:教研活动所产生的经费将报请学校承担。
2024.2
滕西中学2024年教学教研月度主要
活动安排
一月
1.撰写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编写2023-2024年度第二学期学科课程纲要和单元教学设计。
二月
1.组织教师假期培训。
2.制定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集体备课计划和学校“一课一研”实施方案。
3.参加全市教科研工作会议。
4.启动“一课一研”教研,组织“新课堂达标”活动。
5.召开特长生专题会议,加强特长生培养工作。
6.领导班子开学随堂听课。
7.组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寒假研修、继续教育学分审验登记工作。
三月
1.组织参加市局教科研工作会议学段推进会。
2.召开学科主任、备课组长会议。
3.参加全市中小学社团活动现场会。
4.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检查。
5.组织晨读检查、评比活动。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7.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8.参加市局组织的优质课评选及中学学科教学研讨会。
9.参加全市1至3年教龄优质课评选。
四月
1.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
2.组织参加义务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举行协作区业务交流活动。
3.组织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检查。
4.召开九年级教学研讨会和八年级地生教学研讨会。
5.迎接市局组织开展的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活动。
6.组织开展“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7.组织参加市局开展的“滕州市教育大讲堂”活动。
8.迎接市局教学视导活动。
9.参加中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比赛。
10.参加2023年度滕州市级课题中期考核。
五月
1.组织参加初中学业考试备考指导会。
2.教学参加“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3.组织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检查。
4.组织参加市局的优秀作业案例展示研讨活动。
5.参加市“赢在新课堂”系列课题立项、优秀作业案例评选展示和教科研课题研究培训及省级课题申报工作。
6.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例评选活动。
7.组织参加“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选课,参加中小学德育校长高级研修班,举行名师培养发展共同体集中活动。
六月
1.组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组织教学阶段性质量监测,召开学生考纪教育和考前
心理疏导。
3.教科研成果收集整理。
4.开展学业考试研究,制定复习计划、听复习课。
5.筹备暑期教师培训。
6.组织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检查。
7.组织参加市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专项)申报,做好第二批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七月
1.组织参加教师暑期培训。
2.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精品社团评比活动。
3.遴选优秀学科中心团队工作室,组织第七届滕州教学名师评选,开展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暑期培训工作。
4.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及教研组工作总结。
5.组织参加骨干教师暑期培训。
八月
1.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2.参加滕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
3.组织参加优秀作业案例评选。
4.做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分散研修工作,推进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
5.组织参加新入职教师岗位培训班,组织“国培”“省培”“市培”和暑假师德师风培训及中小学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
6.组织优秀作业教学案例评选、“新时代教育数字化领航人物”评比活动。
九月
1.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学段推进会。
3.开展学科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
4.开展中考研究月活动。
5.参加“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
6.启动“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7.组织学科单元过关测试。
8.编制和完善学科课程纲要和单元教学设计。
9.召开实验教学工作会议。
10.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动员会。
11.启动学生社团活动,开展阳光大课间和课外活动。
12.作业、备课自查、教研组月查和学校周抽查制。
十月
1.组织九年级文化课暨八年级地理生物教师业务考试。
2.组织参加质量提升专题研讨会。
3.组织精准教学研讨交流会。
4.组织作业、备课自查、教研组月查和学校周抽查。
5.召开九年级教学研讨会和八年级地生教学研讨会。
6.参加全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
7.参加全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认证。
8.参加市局组织开展的“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9.参加新优质学校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做好改革督导评估工作。
10.组织参加全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认证、结题鉴定工作,开展第二届“筑梦课堂—跟着课本读经典”优秀课例展评活动。
11.开展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参加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十一月
1.参加“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2.参加中小学优秀作业教学案例展示研讨活动。
3.组织开展的“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4.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论坛。
5.组织参加市局开展的“业务校长、主任学校教学模式展评”活动。
6.召开七、八、九学生主题研讨会。
7.组织参加“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十二月
1.组织开展的“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2.总结2024年教学教研工作,制订2025年教学教研计
划。
3.组织课堂模式及各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4.九年级及八年级地理生物教学调度会。
5.组织业务检查。
6.组织学科单元过关测试。
7.参加全市教学教研专题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