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2023-2024年度滕南中学教学教研计划
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
2024〔03〕 2024年2月18日
2023-2024年度滕南中学教学教研计划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意见》《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开展“一课一研”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学年教学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落实新课程方案,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1.坚持五育并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开足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持续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重视挖掘学科教材育人要素,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艺术活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力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优良率到2024年达到60%。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2.加强社团活动建设。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教发〔2020〕20号)要求,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做好与课后服务的衔接。拓宽社团活动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避免出现单一活动倦怠。打造精品社团,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实施,做到目标明确、过程得力、评价及时,真正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逐步提高学生参与率,培育“阅读衔接育人”“篮球”“环保小卫士”等精品学生社团。
3.加强心理健康和生态文明教育。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统筹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或者利用班团队、校园文体、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心理与德、体、美、劳的协同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中增强心理健康体验。同时,要关爱教师心理健康。
4.加强写作教学。认真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全科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滕教体发〔2020〕5号),依照单元写作要求,选取单元读写训练结合点,把写作教学融合到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写作指导和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思,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重点夯实写前指导、作文批改和讲评三个环节,逐步构建、优化写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教学模式,规范写作课学历案的撰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积极参与全市初中经典阅读与写作系列大赛。
5.加强学科实验教学。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枣教发〔2020〕19号)要求,按照《中小学实验目录》,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验室在课后服务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
ニ、深化强课提质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全面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意见》(枣教科院发〔2021〕2号),深入开展“三学”“三研”“三练”,强课提质,构建“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积极参加全员达标验收。积极参加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赢在新课堂•走向卓越”校长论坛。
7.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支持名师、学科带头人建立“网络工作室”,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人人通学习平台的利用水平,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精准分析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遵循《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常规制度,优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常态化的单元教学质量达标机制和单元教学补偿机制,科学分析数据,落实二次达标,做好反馈及补偿教学。依据省教学基本规范和新课堂达标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分项训练教学技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形成专业的观课、听课、议课、反思机制。
9.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作业布置会商机制,成立由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组成的作业统筹小组,负责统筹各学科每日作业量,避免学科之间“争时间、压作业”的内耗行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不得以教辅资料或试卷代替书面作业。提高作业效能,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讲评、有纠错”,倡导教师“面批”学生作业。
10.精心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复习备考要“以考试改革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升训练效能,培养核心素养。强化三级教学质量分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班级分析;以学科主任为核心的学科分析;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全年级教学分析。要安排好三轮复习,基础复习阶段要夯实知识结构,抓好课时达标、单元达标、分册达标。专题训练阶段要以“专题小卷”训练为主,以点组题,适当穿插综合卷训练,以点带面。模拟训练阶段要精选、精练、精讲、精补,训练考试技巧和答题规范,抓好教材、实验和试题回扣,做好做实综合归纳,促进螺旋式提升。
11.落实领导干部一线工作制。学校领导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扎扎实实听课评课、认认真真检查指导、反反复复跟踪矫正。每学期,校级干部听课不少于40节(兼课不少于25节),中层干部不少于35节(兼课不少于25节),听后进行交流反馈。继续对领导干部听课情况进行督查。
三、实施教研创新行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2.推进区域联研。继续落实《枣庄市中小学校联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调整、优化区域联研共同体组合,建立学校为主体,镇(街)为主导,市级为指导的三级联研运行机制,打造优质联研集群。按市局统筹规划的共同体联研方案,确保每次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有效果。建立教研员联系共同体机制,配合共同体牵头学校,开展常态化联研活动。
13.发挥学科中心团队和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枣庄市中小学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和《滕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滕教字〔2018〕63号)的要求,实施“微主题、小课题、有突破”台帐动式管理。学科中心团队和名师工作室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定时间、地点、项目,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各学科中心团队和工作室成员带头解决新课堂达标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疑惑。
14.推进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实施。按照《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深化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滕教字〔2021〕47号)的要求,依托滕州市“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学校积极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信息化+”备课、上课、作业教学、辅导的新方式。运用信息化优化“教与学”生态结构,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有效实施“备-教-学-评”一致性,着力打造“模式+创新”的高效课堂。探索适合本校师生的更加完善的线上教育模式,同时重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开展智慧课堂实验教学。
15.完善科研形式。建立校长负总责的学校教研制度,继续实施学科“捆绑式”量化办法,凝聚教研组合力。学校设立学科主任职位,明确学科主任职责,统筹规划学科教研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强化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真正落实“一课一研”实施方案,开展“一课一研”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通过“一课一研”推动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集体研讨活动,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评价进行集体讨论,对作业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进行评议的基本模式。
四、实施评价赋能行动,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6.改进评价方式。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合格程度,又要关注进步程度、努力程度。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整体成效和全面发展,又要关注特色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既要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价,又要构建外部评价体系。注重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既要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又要采取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线下方式,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真实全面、科学有效。
17.优化过程性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形成“市学期检测、学校单元达标”的学业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建立监测平台,形成数据库,及时参加教学调度会,学习监测报告,改进教学工作。加大对三个年级的音、体、美、综合实践、实验、读写等学生综合素养监测,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
18.加快初中英语考试改革。响应省市教育部门关于英语考试考查的改革要求,顺应英语中考形式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检测中开展初中英语人机对话和听力测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19.打造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的意识,基于区域文化传承和学校文化基因,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领域深入研究,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特色项目,打造有相当影响力的南中特色,形成滕南中学品牌,成为齐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