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滕南中学 2024年度教科研暨教师发展工作计划
滕南中学
2024年度教科研暨教师发展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滕州市教体局《2024年全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要点》,围绕联区、学校本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本计划。
一、以课程的专业实践,锻造教师立德树人水平
优化课程的专业设计。学校依据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制订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过学期课程纲要的研磨、编制和学历案设计、撰写,把课程方案转化为落地规划行动,形成学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纲要——课时(单元)学历案的清晰的目标链。
体现课程的专业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凝练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努力打造体现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课堂操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新时期课改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课程实践走向专业化。
完善课程的专业评价。实施教学全过程的伴随式评价。坚持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让评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探索评价结果的深层次应用,依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过程;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探索、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改变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开发专业的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实现从听评课到专业的课堂观察、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会”的转变。
专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围绕“备课一上课一作业一辅导一评价”课堂教学全链条,层层开展系列教学基本功比赛,分阶段、分步骤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开展各层级的教学技能、评价能力培训、工作坊研修,拉动全员岗位练兵,掌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关键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核心技能驾考式测评达标。
指向学生学习力提升。根据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枣庄市教科院达标课堂评估标准,力求实现所有课堂随堂监测达标率均能够达到80%以上,全校达标课堂建设实现100%覆盖,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
二、以达标课堂建设,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
优化“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既有模式,建构“教-学-评”一致性达标课堂实施系统。经过模式运用的不断推进,“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模式已呈现出立足于“新”、发力于“动”的鲜明特点。新学期要以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再塑课堂,使“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展现达标课堂建设的滕南思考。
尝试单元视角思考教学,建构新教学模型。尝试建构新的教学方案:单元学历案,逐步建构起课时学历案→单元学历案→学期课程纲要→大单元教学的新教学模型,建构“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实践课堂,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深度学习。
三、构建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系统,助推教师共生长。
校本教研主题化。实施问题导向、成果导向的主题教研活动,从常规的教学管理到逐步建立起校本化的教研机制。通过梳理达标课堂建设中的普遍性问题,开展系列化、结构化的焦点教研,实现校本教研的专业化。
研究课题体系化。学校着力打造“四级四维”课题体系。“四级”指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四个级别,“四维”指教学研究课题、教育管理课题、社科联课题和教育学会课题四个维度。秉持科研带教研,项目出特色,课题出成果的思路,各学科组、备课组围绕教研主题,至少开展一个校级及以上级别的课题研究,积极参加课题研讨,参与课题实践。
教研主体学科化。学校集体教研以“教研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备课组为单位整体推进,实行学科主任、备课组长负责制,实施学科化教研。
教研形式固定化。学校以“人人一节代表课”为载体,开展名师领航示范课、党员示范课,学科主任、骨干教师立标课,全员学标赛课、达标课堂汇报课等系列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抓实集体教研,利用半天无课日落实“一课一研一思”;每月一主题的教研论坛;甘校长以“教师成长工程”为目标展开系列约课。
常规评价制度化。学校实行教学常规双评价制度,即以教学部为主的周评价和以学校为主的月评价。本学期月评价,安排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各个学科的半天无课日教研之后,月评价结果均纳入教师学期量化。
专业培训层次化。学校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按照青师培养、骨干培优、名师培尖的培训培养思路,构建教师梯级分层培训模式;学校组织一线教师、学科带头人、班主任队伍、学校管理团队等,分批分类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返校后进行学习成果分享;参加“互联网+”省级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坊系列培训。
教师成长导师化。面对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导师带教”的层级带教形式,形成省级骨干带市级骨干、市级骨干带县级骨干、县级骨干带普通教师的“金字塔”形带教体系,辐射全体教师,营造良好的“学—帮—带”的氛围,培育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力。
协同发展团队化。充分利用市、县、镇街三级学校名师工作室和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团队,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走上教研轨道,助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极为名师工作室、学科中心团队创设协同教研机会,进行校际联研;组织教研团队,参加全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联盟活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端引领。
评先树优过程化。学校推荐参加各级各类评选,除了参照各类评奖、学年教学实绩、综合量化考核外,把备课组教研常规落实情况、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做为重要参考,关注教研的过程性评价。
附件:2024年月度主要工作活动安排
附件:
2024年月度主要活动安排
一月、二月
1.常规月评价
2.期末检测教师成绩分析
2.组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寒假研修工作
3.开展“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系列活动
4.启动新学期教研活动
5.组织学科组、备课组撰写《课程纲要》
三月
1.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
2.举行“教-学-评”一致性达标课堂示范课
3.“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读书分享会
4.参加滕州市教体局优质课评选
5.参加1—3年教龄优质课评选
6.参加“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7.常规月评价
8.教研大讲堂第一期主题论坛
9.做好2024年第一批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10.参加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为教育赋能校长论坛
11.组织参加省市级规划课题开题申报工作
四月
1.参加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2.参加“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3.参加中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比赛
4.配合电教中心做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研修报名工作、2024年第一批次教师资格证书印鉴及证书发放工作
5.参加协作区业务交流活动
6.参加2023年度滕州市级课题中期考核
7.常规月评价
8.教研大讲堂第二期主题论坛
五月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研讨
2.参加“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3.参加优秀作业案例展示研讨活动
4.配合电教中心做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选课工作
5.参加市“赢在新课堂”系列课题立项、优秀作业案例评选展示和教科研课题研究培训及省级课题申报工作
6.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例评选活动。
7.参加中小学德育校长高级研修班
8.举行名师培养发展共同体集中活动。
9.常规月评价
10.教研大讲堂第三期主题论坛
六月
1.参加教体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活动
2.参加教体局“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3.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培”优师选拔工作
4.组织参加市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专项)申报工作
5.推荐上报“国培”“省培”和“市培”优师
6.常规月评价
7.教研大讲堂第四期主题论坛
七月
1..参加第七届滕州教学名师评选 、优秀学科中心团队工作室遴选
2.组织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
3.参加初中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
八月
1.参加教体局优秀作业教学案例评选
2.组织参加新入职教师岗位培训班。
3.组织教师和校长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培”
4.举办滕州市新入职教师岗位培训班
5.参加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培养基地交流学习
九月
1.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启动新学期教研活动
2.研磨、撰写新学期《课程纲要》
3.新一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
4.开展“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5.参加中小学学科教学研讨会
6.参加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重点项目协同校发展培训
7.常规月评价
8.教研大讲堂第五期主题论坛
十月
1.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2.组织参加全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认证、结题鉴定工作。
3.常规月评价
4.教研大讲堂第六期主题论坛
十一月
1.组织教学视导活动
2.组织开展“落实新课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
3.组织开展“业务校长、主任学校教学模式展评”活动
4.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5.常规月评价
6.教研大讲堂第七期主题论坛
7.参加“业务校长、主任学校教学模式展评”活动
十二月
1.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2.参加全市教学教研专题论坛
3.常规月评价
4.教研大讲堂第八期主题论坛
5.组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寒假研修工作
6.参加全市中小学校长论坛。
7.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