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滕东中学2024—2025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一课一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根据市局《关于全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要点》和《关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意见》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教育工委“双培养工程”,即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积极打造形成“塔影高标,班墨传承”富有特色的党建品牌。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突破口,注重过程管理。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围绕“三抓一注重”开展,“三抓”即抓常规教研活动、抓学科组教研活动、抓教师行为研究工作;“一注重”即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培养高阶思维
在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中,教师要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在关注对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和运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1.在“深度备课”中注重高阶思维培养的设计
备课时要突出思维主线设计,在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三方面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制定学习目标
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是深度学习的首要目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确立学习目标,既要关注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更要关注分析、评价和创造,让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贯穿到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制定中。
(2)设计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评价任务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并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做到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活动要跟着问题走,分层次、分步骤,可评、可测、可操作,通过展示、交流、分享活动,形成思维成果。
(3)设计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思维的进阶。合理创设问题、活动、任务、项目,让学生经历深度的思维加工过程,并把评价任务嵌入到学习过程设计之中。
2.在教学实施中落实高阶思维培养
(1)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高阶思维
问题是开启高阶思维的最大动力。一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坚持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引领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经验,经历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由点及面、由表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并不断去发现、创新,形成高阶思维。二要用问题铺设学生思维的台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一两个可分解的主问题巧妙设计“问题链”,适时对学生进行连环追问,引发学生思维共振和质疑论辩,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或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并对问题进行分类,使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抽象,训练学生的发散和聚合思维。
(2)在多维互动中训练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发展的场域由多人共同参与。师生间、生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协同合作的学习关系,在平等对话中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同伴交流中学会倾听不同的见解,互相交流辨析,大胆质疑,提出个人观点,在讨论争辩中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在多维互动中,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反思、总结经验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实践和创新思维。
(3)在可视化知识建构中提升高阶思维
利用记忆图像化、知识结构化、解题模型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画出分析思路、解题思维步骤,生成问题解决策略模型。教师依据学生思维导图的分享解说,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学习进展状况和思维活动,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成长。
(二)夯实“一课一研”,打造高效课堂
1.制定实施 “一课一研”实操流程。
拟定计划。学期初,由各学科主任拟定“一课一研”详细计划,并上报教师发展中心。计划要体现集体备课任务分工,明确时间、主备人、研讨内容等。
分头初备。主备人提前至少2天时间,完成下周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件备课和任务清单。其他教师在集体研讨前要通研教材,形成个人关于本节课的课堂设计。
集体研备。主备人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其他参与研讨的同科教师进行补充、讨论,在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完善课件,形成课件通案。同时在教研活动个人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以备检查。
个人复备。个人结合完善的课件通案和本班学情再次复备,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课件教案。组内成员根据情况相互听课观摩。
反思精进。本节课上完后,及时进行教后反思。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等研讨方式,进一步完善课件和任务清单,形成最终的课件通案和任务清单。每位老师建立好自己的课件库,同时各学科主任负责上传课件到教师发展中心,形成学校层面的课件库,实现资源共享。
2.实施“一课一研”领导考勤督查制度。
落实市局“学校领导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扎扎实实听课评课、认认真真检查指导、反反复复跟踪矫正”的精神,制定“一课一研”学校领导督查量化跟踪指导细则。
(1)考勤点名。老师们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研课活动,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考勤,考勤实行签名制,考勤结果每周进行公示,计入老师年终考核量化。不能参加研课活动的老师:事假由各教学部领导出具证明;公出谁指派谁签字证明;外出学习培训由教师发展中心出具证明;确需调课上课的由各教学部领导出具证明。所有请假均需提供纸质证明,不接受短信、电话、微信、捎假等。
(2)督查反馈。督查项目设置有:活动准备、活动出勤、活动组织、课件质量、备教一致、课件上传、材料上交、外出学习等,各项目赋予不同分值,对各年级各学科组进行量化打分,每周一公示,并以此作为优秀学科组评选的主要依据。强化研课活动事中指导反馈,其中对于“备教一致”的检查,直接深入课堂,直指过程管理。
(三)创新教研形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区域联研。根据市局工作要求,发挥我校区域联研龙头地位和作用,打造优质联研集群。统筹规划共同体的联研方案,确保每次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有效果。
2.发挥学科中心团队和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我校有6位枣庄市兼职教研员、4位滕州市兼职教研员组建的8个核心工作团队,在各个学科组发挥引领、辐射、示范作用。学科中心团队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制定时间、地点、内容,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校也为中心团队的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
3.推进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实施。我校将努力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信息化+”研课、上课等的新方式。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有效实施“备-教-学-评”一致性,探索适合我校教师的电子成长档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4.完善教科研形式。建立校长负总责、分包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一课一研”制度,制定实施学科组“捆绑式”量化办法,从而凝聚学科组合力。学校设立学科主任职位,明确学科主任职责,统筹规划学科研课活动。实施“青蓝工程”拜师结对活动,强化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四)强课提质,推动新课堂达标活动
1.全面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深入开展“三学”“三研”“三练”,强课提质,构建“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加强对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培训、督查,自2021年9月份开始,逐步分阶段、分专项实施全员达标验收。学校适时召开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做好“赢在新课堂•走向卓越”校长论坛准备工作。
2.探索学历案的编制。依据课程标准和各学科编写的《课程纲要》,逐步掌握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确定、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业布置与设计等学历案编制的关键技术,做好全学科学历案的编制、使用。从而建构“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课堂。
附:2025年月度工作计划
二月:召开学科主任会议,安排新学期教科研工作
三月:1、一课一研2、举行七八年级语文、数学一师一优课活动3、举行滕东中学“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四月:1、一课一研2、举行七八年级英语、八年级物理一师一优课活动3、校际联研活动
五月:1、一课一研2、举行七八年级道法、历史;七年级地理、生物一师一优课活动
九月:1、召开学科主任会议,安排新学期教科研工作2、一课一研集备活动3、举行九年级语文一师一优课活动4、“青蓝工程”拜师结对活动
十月:1、一课一研集备活动2、举行九年级数学、英语一师一优课活动3、校际联研活动
十一月:1、一课一研集备活动2、举行九年级物理、化学一师一优课活动3、举行“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十二月:1、一课一研集备活动2、举行九年级道法、历史和艺体学科一师一优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