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校园安全)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11-06 11:22:17

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进一步加强周边安全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校园周边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进一步加强我校及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治理,改善校园安全和周边交通安全运行环境,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及周边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突出重点,大力整治影响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秩序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达到“案件事故少,交通秩序好,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家长满意”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1.加强学校内部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安全工作常态化 。

2.优化交通方案,解决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安全通行等问题。

3.排查完善校园周边安全设施。

4.建立“1+2+N”护学岗机制,落实“高峰勤务”制度。

5.加强师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与提醒。

6.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车辆出入校园审核登记制度》和《人车分流工作方案》。

7.加强保安人员常规培训及防暴演练。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组织网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校园内部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各级部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工作成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

(二)全面加强学校内部安全整治

1.抓好一岗双责和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安全工作职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校园安全“一岗双责”,使安全工作全覆盖、安全责任全员化、安全管理过程化,形成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分管领导、各科室、级部、教研组

2.落实校园护导制度。校园护导制度是保障学生在校安全的重要手段,每位护导教师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履行护导教师的职责。

护导时间为每个课间时间。

护导职责:(1)护导教师必须佩戴标志,准时到岗(下课铃响后2分钟内必须到岗)做好记录,因公不能护导的教师应提前与其他教师调换并通知安全办,否则视为空岗。(2)指导学生值勤员维护课间秩序,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3)及时制止学生追逐打闹、猛跑猛停、爬栏杆等不安全的行为。(4)护导教师护导期间采用走动管理,巡查指导,护导时间全职护导,不能在护导期间处理其他工作,一经发现视为违规。

(安全办、各级部、教研组)

3.实行学生意外伤害首遇制。无论校内外,教师若听到或看到有本校师生在场的突发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并立即进行施救、求援。各科室、级部、教研组

学生在课堂(含操场、专用教室及校外活动)进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该课程任教教师应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向班主任、级部主任、医务人员通报情况,并保护好现场。班主任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责任人,在接到事故发生通报后应立即和卫生室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医治,学校无能力医治时要及时上报学校安全办,学校安排车辆将学生送人民医院治疗(级部主任、班主任与医务人员陪同,级部主任同时安排上课、看班事宜)。同时,班主任应立即将学生情况电话告之学生家长,通知家长赶往学校或医院。级部主任、班主任陪同家长医治学生,安抚家长。

4.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排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想细想实,不疏不漏,不留死角。安全办、总务处

  5.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1)加强学生课间安全教育。学校要经常利用小号角广播台对学生进行课间安全教育;各班级要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课间安全教育;对前一天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反馈,确实发挥班级值勤员的作用,班级值勤员及时制止本班学生不安全的行为。安全办、班主任

2)广泛开展安全法教育,帮助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教育。定期召开法治报告会。要通过安全知识的培训、宣传教育,使师生人人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安全办、德育处

  3)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乘坐超载车、“三无”车、农用车等,严禁学生骑电动车。强化安全教育,周密调查,逐个排查,杜绝意外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办、班主任

4)加强学生节假日安全教育。加强学生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限制与教育,教育学生不去危险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禁止学生进入不良场所和浏览不良网站,培养教育学生成为遵章守纪、健康向上的好学生。安全办、班主任

5)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上好间周1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予以跟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避免不测事件发生。加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教导处、德育处、班主任

6)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电教老师及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班主任

7)做好食品安全教育,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各班主任要利用晨会或班会时间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的教育,要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班主任

  6.做好安全预警预报工作。利用校园网等通讯工具,根据季节、气候等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向师生和学生家长及时发布安全预警,提醒学生家长及师生采取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安全办

7.加强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各科任教师要关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寓安全教育于教学之中。班主任要做好安全教育记录,做好晨检工作。上课期间,严禁教师中途离开教室或放任自流。教师上课必须对教室空位查询,发现学生缺席必须及时与班主任进行联系,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查询学生缺席原因。学生有事外出必须请假且有请假条,学生身体不好或其他原因需要离校的必须与监护人取得联系,学生一定要在其监护人签字后方可带领学生离校。安全办、教导处

8.学生活动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特别加强对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会和各种文体比赛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师生集体外出活动严禁使用没有营运资质的车辆等交通工具。各科室、级部、教研组

9.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身体情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对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排查,做好体育课必要的安全教育,确保万无一失。

教导处、体育组

10.落实“上课清点学生人数”制度用好《班级安全工作记录簿》,严格落实课前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制度。班主任在早晨、下午打预备铃时间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发现未正常到校上课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核实好学生未到校的原因;各学科教师要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课前清点学生的规定。发现学生未正常到教室上课,及时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及时查明原因并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安全办、级部、教研组

11.关爱特殊学生。各级部要重点排查特异体质、特殊心理、特殊家庭等特殊学生,建立特殊学生“一人一档”台账,落实帮包制度,签订帮包责任书,组织老师对特殊学生进行家访并做好记录。(德育处、班主任)

12.防校园防欺凌。成立校园欺凌治理委员会,对出现的学生欺凌事件及时研判、处理;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状况,通过国旗下讲话、小号角广播、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等形式,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防治学生欺凌的意识和能力;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网络游戏等侵蚀影响。与家长签订防欺凌承诺书;发放防欺凌调查问卷,排查欺凌现象;邀请民警、专家来我校做法治报告讲座,教育学生防范校园欺凌。(安全办、德育处)

13.严格执行特殊天气按照学校语音指令错时组织放学的管理规定。如遇特殊天气,如下雨、下雪等,所有教职工(尤其是级部主任、班主任)在第一时间赶到学生所在地点,保持手机信息畅通,注意收听校园广播指令,听从学校指挥,按学校制定的分流疏散方案组织学生放学。各科室、级部、教研组

14.制定《期末检测学生分流方案》。考试结束后,全体学生要听从监考老师的安排,按语音指令有序列队出考场,在走廊行进、上下楼梯时靠右行,严禁跑跳、严禁打闹、严禁上厕所,遇到同方向行进的队伍时注意礼让,严禁并行;队伍出现交叉时,礼让为先,严禁拥挤抢行。(安全办、教导处、德育处)

(三)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1.在学校周边设置学生安全通道,实现学生上放学通道硬隔离,上放学时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安全通道。(护学岗人员)

2.按班级划分家长接送点,确保家长接送学生安全有序。

(德育处)

3.要对学校南门硬质防冲撞拒马进一步加固,东门增设防冲撞升降柱;校门口规范设置机动车限速标志、注意儿童标志及“学校区域”等辅助标志路面设置斑马线、减速带和网状线规范设置校园周边缓冲区、通过区、集散区等功能。(总务处、安全办

4.制作校园周边交通出行安全提醒明白纸,发放至每位接送学生的家长手中,并通过家长会、微信提醒、“护学岗”提示等方式,争取家长支持,根据学校门口道路情况和上放学时间,引导接送学生的车辆即停即走、有序停放,让家长知晓、理解、配合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治理,畅通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秩序。(安全办)

5.积极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交警行政执法等部门共同抓好校园周边无证经营、小商小贩、车辆乱停的治理工作。

(安全办)

(四)强化学生上放学管理

学生上学时,随到随进根据我校学生人数多的特点,采用各年级错时错峰入校,缓解校门口的交通压力,防止集中拥堵。学生进校时,一律走学生安全通道,严禁闲杂人等在学生通道通行。学校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值班安全教师和保安员,携带钢叉、橡胶警棍、盾牌等安全防卫器械,在校门口周边进行警戒守护公安机关执勤人员快速引导学生入校和家长离开,避免学生及家长在学校门口及附近区域长时间逗留和聚集。

护学岗人员

学生放学时,实行低年级和中高年级错时放学。学生统一整队由班主任护送到家长接送点,一律走学生安全通道。学校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值班安全教师和保安员,在校门口周边进行警戒守护。凡是家长未及时接学生的,由班主任将学生领回,在校内等候,并电话通知家长,直至将学生交到家长手中。

护学岗人员

(五)加强护学岗建设和外来人员管理

1.落实“1+2+N”护学岗机制,建立民辅警、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学校安保人员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护学岗”队伍,加强学生上放学时段校门口及周边秩序维护增加保安人员数量。每个大门口护学岗不少于8人。每天上学时,护学岗人员早上提前50分钟、中午提前40分钟到岗,并及时签到。放学时,要在学生每轮次放学前5分钟到岗,护学岗人员要按照护学岗点位就位,规范佩戴标识,安全办按照分工检查护学岗到位情况,及时通报。(安全办、护学岗人员)

2.校门口值勤人员主要负责控制学生出入校,学生入校后禁止出校;其他人员向学生通道和交通路口延伸。所有保安人员均持械警戒守护。护学岗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处理校门口各种状况。(安全办、护学岗人员)

3.我校周边交通状况复杂要主动联系派出所干警、交警主动靠上,认真负责,组织交通疏导,引导接送学生车辆减少人车混行,处置突发情况。(安全办)

4.加强四个100%建设。特别对学校监控、一键报警装置定期调试,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开学初,配齐配足保安器械。学校要主动联系荆河派出所、保安公司定期开展保安人员的反恐防暴演练、消防演练以及专项技能培训。网管中心、安全办、总务处

5.严格落实来客登记和学生出校登记制度。上课期间校门一律关闭,严禁身份不明的可疑人员进校,非本校教职工进校时,要在传达室通过内部电话联系,经许可后填写“来客登记单”再进校,出校时接访人要签字。学生出校须持有班主任填写的“出校登记单”,并由家长在校门口签字后接走。保安人员

(六)完全实现上放学人车分流

1.制定完善《上放学人车分流实施方案》。学校南门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在学校东门新增电子升降桩,实现重点区域硬隔离,真正实现上、放学人车分流。(安全办、总务处)

2.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严格车辆出入管理,严格执行人车分离、人车分时、人车分流、人动车不动等措施,坚决防止校内及大门口人车交叉混行。(安全办)

3.学生入校时,走学生通道,电子升降桩升起。教师机动车由教师通道入校,实现和学生隔离,教师车辆入校后,升降桩立即升起。教职工电动车、自行车一律推行入校,走教师专用通道,进校后,一律有序停放于地下车库学生入校期间,禁止机动车辆从车库出库离校。(安全办、护学岗人员)

4.放学时,车库口升降桩升起,所有教职工机动车辆待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出校,学生放学期间,禁止机动车辆出入校。放学期间,校门口值班人员加强管理,教职工电动车、自行车一律推行,前后要与学生队伍保持至少5米距离出入校门。(安全办、护学岗人员、保安人员)

5.外来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确需进校园的,应向学校申报,经允许、登记备案后方可进入,入校时,必须通知门卫,由门卫指引驶入。

6.为我校教职工发放机动车通行证,入校时严格审查。(总务处)

四、相关要求

(一)学校于学期初对校内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制定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方案。

(二)集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开展好法治教育、安全教育、自护教育、犯罪预警教育、网络管理和网络文明教育。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操行观,杜绝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三)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配合教体局、公安局的各项工作,对本校内的学生违反规定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借此专项整治进一步严肃校规校纪,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四)明确责任。要明确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职责,各科室要坚持“一岗双责”,抓业务必须抓安全。安全办要对护学岗到岗情况、保安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各岗位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及时通报。学校对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