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发展规划)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
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
为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使其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优质、快速发展,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依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和上级要求,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打造优质青年教师队伍作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智能全面、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建立开放灵活高效的教师培养和学习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培养对象
2020年9月以后到校工作的青年教师。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在三年的时间内全面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进而成长为学校业务骨干。
(二)具体目标
1.提升师德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遵守上级和学校规定,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谦虚好学,尊重家长和同事,顾全大局,团结奉献,积极向上,主动发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2.提升业务水平。热情而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熟悉并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努力夯实教学基本功;熟练掌握使用电脑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熟悉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有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管理知识,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四、培养要求
(一)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教育法规、方针、政策,学习上级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要求。
2.学好“五种书”: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书、专业知识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
3.落实读书计划:结合学校开展的“全科阅读”活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提升教师自身文化修养,不断夯实文化底蕴。
(二)教学要求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集体备课、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测试、培优辅差等教学常规各个环节的工作。
2.上好“四类课”。上好家常课、上好学标课、上好汇报课、上好竞赛课。
3.说课。说好自己的课。能够说清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能够说好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板书设计及教学的得与失。
4.听课。听课是一种最便捷而有实效的学习途径。听课要做到虚心求知、乐于思考、善于取精。听课记录中要有点评,要能与讲课人交流。
5.评课。会评说别人的课。能够依据教材和课标,客观、公正、科学地评议课堂教学。
(三)能力要求
1.管理能力:主要是能管理学生、管理班级,能带班、会带班且能带出好班。青年教师要争取担当班主任工作,要重视通过班主任这个岗位锻炼提高自己。
2.沟通能力:要具备与同事、学生、家长沟通的能力,要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与同事相处,最重要的是要向本年级、本学科的老师虚心学习,愉快、和谐地合作;教师要尊重礼待家长,融入学生中,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做到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
3.教科研能力: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必须要写课后反思。要善于总结,从细处入手,及时总结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5.写作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会写学生评语,会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写工作经验与总结,撰写教科研论文,能
结合教育生活,写好教育随笔。
6.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青年教师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一是要将网络优质信息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变为自己的知识,为我所用;二是要学会制作教育教学所需的课件且能与他人共享;三是要学会一些程序设计的方法。
(四)基础训练要求
1.听课:每周至少听课2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要按要求写好听课记录。
2.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普通话培训和比赛活动。
3.读书:每年至少研读两本教育专著,每学期每人撰写不少于5000 字的读书笔记。
4.钢笔字、粉笔字:板书要美观大方、规范整洁。能认真临帖,每周写钢笔字不少于200 字,每天练写一板粉笔字,一周不少于 100 字;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钢笔字、粉笔字培训和基本功比赛。
5.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不少于15篇的反思笔记。可以思成功之举、思“败笔”之处、思教学机智、思学生见解、思再教设计等,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6.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科需要会画简笔画,会熟练运用教具。
7.用: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自己制作教学需要的课件。用好网络教育资源。
五、培训内容与方式
- 实施“青蓝工程”
教导处开学初为一年教龄和当年新入职的教师推荐一名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具体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校领导要带头培养新教师,新教师也可互结对子,相互切磋,不断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
1.徒弟虚心地向师傅请教,师傅要不遗余力地帮徒弟成长。
2.徒弟至少每周听师傅一节课,并认真记录,认真学习、吸收。
3.徒弟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师傅交流并寻求解决办法。
4.徒弟定期请师傅去听自己的成长课,并请师傅点评指导。
5.学期末举行青蓝计划优质课评比,除表彰优胜者外,优胜者的师傅将享受同等待遇。
(二)加强常规教研
常规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阵地,同样也是青年教师尽快入格上路的主要渠道。因而必须确保平时常规教研的质量与实效性。各教研组应确保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教研组长要带领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课堂教学流程,胜任日常教学,青年教师要积极发言,谈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在切磋琢磨中切实提高自身备课水平。
(三)举行系列业务讲座和基本功培训
学校将不定期举行业务讲座,由教导主任或有经验的教师在业务提升、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举行普通话、粉笔字等基本功培训,使新教师尽快熟悉、胜任班级管理及日常教学工作。
(四)实施名师引航工程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加,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学校鼓励分学段、分教研组成立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或读书会,教师自愿结合,共同读书,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学校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满腔热忱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五)举行各项比赛活动
学校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读书交流会、业务学习展评和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等活动,评选教学新秀,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让青年教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成就。
(六)教导处和级部、教研组跟踪考查
学校教导处和各级部、教研组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根据对青年教师业务提升的基础要求,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考核,规范检查,查备课、查教案、查上课、查听课、查批改作业、查读书笔记、查教学反思、查基本功训练等。特别是要加大对新教师上家常课的检查力度,考查要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