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滕州市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滕州市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培养教师良好的教风,提高教学常规的达成度,充分发挥教学常规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全市教科研会议精神,对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进行修订。
一、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资源共
享的有效途径,各级部、教研组必须高度重视。
按照《关于开展“一课一研”教研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一课一研”,教研组长、主备教师、学科教师要明确职责。开学初,教研组长要结合电子学历案备课任务,提前制定“一课一研”详细计划,明确时间、地点、主备教师及主备内容,开学初将计划上交教导处。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周三)上交下周教研计划。主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精备学历案,在教研活动前印制下发给教研组每位老师,同时制作课件。非主备教师要根据教研内容提前独立备课,修议学历案,做好补充发言。教研时,教研组组长要组织老师积极参与讨论,提供合理建议,根据需要对学历案和课件进行修议,完成二次备课。主备教师要通过立标、学标课或研讨课反复磨课,验证学历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教研组集体听评课,进行教后反思。
教研活动要精心组织,按时开展,保证活动时间。教研活动中要适时安排新课标学习、理论学习、说课评课、基本功培训、课题研究等相关内容。
领导班子参加教研活动要长期坚持,要安下心来坐得住,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探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办法,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与检查。教研计划上交情况、教研活动人数、教研活动质量、活动记录质量将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先进级部(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二、备课
本学年,推行备课改革,以自然单元为单位组建备课团队,协同研读课标与教材,立足学情,分工撰写切实可用的精品电子学历案。研讨验证形成科学合理的单元学历案,印发给同级科教师参考使用,杜绝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及抄袭应付现象。学期末建成年级大单元学历案资源库,实现共享,切实减轻教师无效备课负担。学校将依据主备案质量与课堂实效,精准制定检查标准。
为了尽快使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锤炼课堂语言,提高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校要求:新入职我校的教师一律备详案(电子备课任务之外的手写详案);要求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间入职我校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备15课时的详案(电子版详案和手写版详案共15课时),其余内容使用电子学历案打印版进行修议;2022年9月之前入职我校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备4课时的详案(电子版详案和手写版详案共4课时),其余内容使用电子学历案打印版进行修议。跨级科的教师以其中一科为主,执行详案、简案的备课数量,另外一科一律用打印学历案进行修议。支教教师、调入教师、人才回引教师尊重原来的工作年限。
备课团队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切实可行的学历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详案项目要齐全:课题与课时、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2023年9月后入职我校的青年教师撰写每学期不少于15次的教后反思。修议学历案要结合重难点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细致的解决办法,不能应付。
相关科室每周至少抽查四个教研组的备课进行检查反馈,每学期,学校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全校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级部、教研组和教师的依据。
三、课堂教学
1.要落实“师生课堂行为规范”,在“规范课堂”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理解、训练与运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的分析、评价与创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上课要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突出创新性与实效性;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发表见解,努力让课堂活而有序。
2.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既要有客观公正的赞美、赏识和鼓励,也要有客观公正的指导、纠正和批评。
3.要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下工夫。各学科齐抓共管,规范课堂常规,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组建学习小组,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要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进行方法指导。低年级要重视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书写姿势、坐立行走姿势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中高年级要在上述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
5.严禁无案上课,处理好课堂生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到“堂堂清、单元清”。
6.教师讲课要使用普通话,语言要简炼、准确、生动、形象,表达条理、确切,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讲课声音要洪亮清楚,抑扬顿挫,缓急适中,语气亲切自然。
7.课堂板书必须工整、正确、规范、简洁。板书要重点突出、脉络清楚,严禁随意乱画。
8.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对学困生做到“三优”,即“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发言”。
9.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要融合数字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及现代化。
10.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教师要为人师表,做仪表美、形象美的典范,衣着要整洁、朴素,不准穿短裤、背心、拖鞋进入课堂,不准坐着讲课,不准带着茶杯、手机上课,课堂上不准吸烟,严禁酒后上课。
11.执行候课制度,即上课前1分钟到达教室门口等候上课。体育教师要提前1分钟到达操场,组织学生站队。微机教师要安排好自己所带的班级,要让全体学生提前1分钟到达上课教室。按时上课,不准无故离开教室或差遣学生离开教室,影响正常的教学。
相关科室要不定期进行巡课,重点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记录情况,每个月要评选一定数量的“课堂行为规范示范班”。
四、听课
要坚持好推门听课制度,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做到教师听课全覆盖。每学期,校级干部听课不少于40节(兼课不少于35节),中层干部不少于35节(兼课不少于25节),级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落实听评课要求,听后要及时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反馈,肯定优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班子例会上,要汇报各自推门听课的情况,并由分管校长在听课记录上签字。
各教研组均要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三年及三年以下教龄(2022年9月之后入职我校)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三年以上教龄(2022年9月之前入职我校)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一节注明听课地点、时间、讲课教师、课题。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有计划地认真组织立标学标练课活动,一定要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年龄45周岁以上的教师(含45周岁)可以不参加讲课,但要听课、评课。
相关科室要不定期对老师的听课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每学期期末,学校组织人员对听课记录进行检查。听课记录要求篇篇写侧评(注明哪个环节好,值得学习,哪个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总评不少于6次。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评选先进级部(教研组)、优秀教研组的依据。
五、作业设置与批改
具体要求见《滕州市实验小学作业教学管理规定》。
六、质量监测
1.为了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目的,学校要求各学科每单元要进行一次单元检测。
2.各教研组要努力提高作业质量,认真组织、认真批改,在作业结束一周内,完成批阅、反馈和矫正。及时分析总结,以便查缺补漏。相关科室要及时了解各级科作业的批阅情况。
3.期末质量监测,全体教师要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如有违规或请假等情况,按学校《教职工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和《监测违纪违规处理规定》中有关规定处理。各级科要做好作业分析。
七、优秀生培养和学困生辅导
学校建立培优辅差工作专项奖励制度。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培优辅差,狠抓优秀率和及格率,要尤其重视学困生转化,摸清底子,拉出单子,重点跟进,努力提升学困生成绩。
八、学校将按照标准认真组织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反馈与指导,检查结果作为教师期末量化考核、教学实绩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评选先进级部(教研组)、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