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要点
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要点
新学期,依据全市教科研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支撑,聚焦“课程、课堂、师资、管理”四大关键,全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打造“学在实小”新局面。
一、突出一个核心,锚定目标,聚精会神抓质量
1.靶向聚焦,追求绿色质量。践行“三风一训”,把全面发展的质量、全体发展的质量、全人发展的质量、健康发展的质量、和谐发展的质量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把质量重心放在孩子的成长与成人之上。
2.优化措施,朝向素养生长。着力课程建设,聚力强课提质,蓄力师资培养,全力精细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紧扣关键,·采取疏通堵点、推动教育教学的有力举措,有效促进师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稳步向前。
3.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担当。高质量就是学校的魅力、吸引力、生命线。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科室、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名师及骨干教师,要严格工作标准,精益求精,要有责任,敢担当,勇追求,带领全体教师齐奋斗,把质量提升变成价值追求。
二、聚焦四个关键,守正创新,全力以赴抓质量
(一)聚焦课程建设关键,培育“三有”时代新人
4.持续优化课程实施。一是全面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继续加强新课标学习,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拓展、深化、重组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施环节,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二是全面加强基础工程,各学科要依据课标,扎实训练,夯实基础,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好根基。三是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四是实施劳动教育,将劳动、班队会、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有机结合,构建“各年级段循序渐进”的劳动课程体系。积极参加全市组织的优秀课程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展评活动。
5.有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一是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思政读本,上好思政课。通过课程实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育效果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行动中。二是准确把握各学科育人目标,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三是用好“生活大课堂”,各学科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借助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对学生进行及时性思想教育,达成学好、用好、做好的教育目的。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研读教材、教研活动将各年级思政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梳理,形成体系。
6.深入开展读书行动。一是强化阅读教学课程化实施。坚持上好“四读课程”:即早读(读经典诗词)、晨读(读课文精彩片段)、午间阅读(读经典名著)、经典阅读(经典名著指导读、交流读、展示读),以督导反馈促进专课专用,以名师辐射优化阅读策略,以考核评价提升阅读能力。二是强化阅读内容经典化引领。语文教师以“传承经典,赏读名著”为己任,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为目标导向,以教材为依托,精选书目,提炼方法,实现阅读内容、方法、能力的精细化进阶。三是强化育人目标生活化发展。四月份,举办校园读书节。精心设计校园读书节,积极创设阅读情境,通过开展“读书”“演书”“画书”“说书”“做书”“写书”等综合性阅读输出活动,浓厚阅读兴趣,整理读书信息,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四是要建设班级图书角,充分发挥校园“智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优化阅读环境。五月份,组织开展第二届“最美朗读者,出彩读书人暨校园十佳朗读者”展评活动。
7.持续优化社团建设。一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场所和师资力量,在提供集中看管和作业辅导等基本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加强艺体类、科创类社团的服务质量,开设好文学鉴赏、高阶思维训练、硬笔书法社团。二是要增强活动服务意识,增强社团活动吸引力。三是要坚持社团管理到位,规划社团活动内容,反馈活动效果。
8.扎实推进实验教学。一要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管理员培训。列出每册书实验清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实验课,保证实验开出率,保证实验室的使用率。二要深化科学教育改革,探索实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六月份,举办校园科技节。
(二)聚焦新课堂达标关键,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9.“一课一研”重实效。一是继续把新理念新课标学习、教材研讨、目标叙写、学历案撰写作为“一课一研”的重要内容。按时开展,明确职责,优化环节,务求实效,严禁无案上课,杜绝假备课。二是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团队加强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努力探索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下的单元学历案撰写及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本学期,适时邀请教研室来校指导,明确大单元实施的有效路径;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优秀学历案撰写活动”;学期末,继续评选优秀教研组。
10.课堂行为重规范。坚定不移地落实《师生课堂行为规范》要求。各科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规范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凝聚合力,围绕目标,加强要求,努力创设良好的班风和浓郁的学风,为优质课堂做保障。三月份,是“课堂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全校师生要把规范学到位、做到位,养成良好的教与学习惯,继续评选“课堂行为规范示范班”。各班级开展“课堂规范标兵”评比活动,以此带动学生向优秀看齐,争做规范标兵。
11.课堂教学重高效。一是课堂教学仍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创设适合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预设学生乐于参与、真正能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打造“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思考”的“五多”课堂。二是抓实教师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引领教师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和运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的分析、评价与改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12.作业布批重适度。一是继续落实《作业教学管理规定》,抓实作业管理的四个重点:减少总量、提高质量、强化职责、减轻负担。二是优化环节,建立作业会商制和作业检查制,优化作业设计,科学统筹作业数量、形式、时长,建立“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模式,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做好作业批改、讲评、反馈工作。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回应社会关切,坚决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开学初,开展优秀作业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全市优秀作业案例展示研讨活动;继续把作业评价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13.素养提升重激励。一是优化“双减”政策下学生核心素养考核办法,分阶段、分项目、多样化展示学生的学业成果,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以评促优,以优带优,走深走实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之路。二是结合全市《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教学述评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学校实施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努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步步为赢,体现学习进阶。四月份,迎接全市中小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工作;学期中和学期末,各学科继续举行学生学业成果展评。
(三)聚焦教师发展关键,促进教师素养持续发展
14.专业素质要提升。逐步实施《全面推进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以“教师为本、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持续提升”为基本工作原则,把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作为关键目标,推动全体教师持续发展,名师不断涌现。四月份,组织开展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15.校本研修要实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师在新课标学习、新教材运用、校本课程的研发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开展学科研讨培训活动。继续上好立标、学标课,不定期推门听课,组织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三月份,组织参加滕州市优质课评选活动。
1. 16.基本功训练要扎实。发挥优秀教师和粉笔字书写教程的领写作用,45周岁以下教师要坚持每天临帖,写好一板粉笔字。教导处要认真遴选领写示范,做优书写范例,并认真检查书写情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级部(教研组)的量化考核。语言学科、艺体学科、实验学科教师要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三月份,组织参加全市音乐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活动;适时举行教师粉笔字书写展示活动;学期末,举行教师基本功及业务考核;4月份,组织参加全市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17.信息化手段要融合。配置教师办公电脑,优化办公条件。继续用好教育云平台,真正让信息资源服务教学。合理运用信息化优化备课、授课新环境,构建作业教学新平台,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信息化技能培训和展示,加快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教师信息化水平列入教师素养大赛内容。三月份,组织参加全市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微课、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18.名师工作室要领航。继续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的学科示范和教学引领作用。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有目标、有行动,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协助学校做好学科大教研和联研体工作,培养锻造一批在省内、市内有影响的教师团队。本学期,各名师工作室分专题举行三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19.青蓝工程要蓄航。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师傅们引导青年教师准确职业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精心锤炼业务,尽快做到“精、准、新、深、熟”(研究教材做到“精”;找重难点做到“准”;把握学科发展做到“新”;学科知识做到“深”;教学常规要求做到“熟”)。在考核中,师徒落实捆绑式评价。三月份,组织开展“1-3年教龄招聘教师优质课评选推荐”活动。
20.全科阅读要推进。继续实施教师笔耕计划,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读两本书,阅读教学杂志,全面、细致了解前沿教育动态;每学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心得或书评。三月份,组织开展2024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读书、名师工作室“同读一本书”分享交流会。
(四)聚焦精细化管理关键,助力教学常规做细做实
21.建立健全各类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作业教学管理规定》《“一课一研”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实施方案》《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及过程管理,确保教学常规各个环节实施规范、高效。
22.严格落实推门听课精准评课。要坚持好推门听课制度,每学期,校级干部听课不少于40节(兼课不少于35节),中层干部不少于35节(兼课不少于25节),级部主任、教研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在听课的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学环境的布置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听后要及时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反馈,肯定优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23.认真落实业务检查机制。坚持日常抽查与期末检查相结合。教导处每周要至少抽查四个教研组老师的业务,以了解各教研组老师平时钻研教材、作业批改、听课学习等情况。学校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全校教师的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期末考核级部、教研组和教师的依据。
24.加强常规检查反馈总结。教导处要按照分工,严格落实各项常规检查工作,督查要细、要求要严、标准要高,反馈要真实、及时。坚持做好日检查、周汇报、月量化,以便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对于反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靠上去进行指导和帮扶,以教学管理效能的提高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坚持素养导向,攻坚克难,锲而不舍抓质量
25.新形势下,全体一线教师要勠力同心,逐步、全面理解教育质量新样态。考察科目教师要结合《全市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监测及评价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常规教学,全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导处做好常规抽查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过程。一二年级教师要扭转思想,立足学生学科素养,扎实教学,研究制定“双减”政策下的学生素养培养及展评办法,细化展评内容,创新展评形式,让分阶段、分项目、多样化学业成果展评成为常态。考试科目要努力实现课课清、周周清、单元清、期末清,强课提质,减负提质。四月份,迎接全市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检测工作;四月底,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学生负担减轻后,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
2、3月 |
2.收缴评选寒假特色作业,做好样板作业展 3.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4.兴趣小组、艺术社团、课后服务开始上课 5.开展新课堂达标暨立标学标活动 6.组织参加全市优质课评比及学科教学研讨会活动 7.开展第一轮名师工作室活动暨“寒假同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 8.参加全市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微课、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9.参加全市音乐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活动 10.参加全市中小学体育联赛校园啦啦操比赛 11.举办校园“数学节” 12.组织开展“1-3年教龄招聘教师优质课评选推荐”活动 13.师生课堂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 |
4月 |
1.举办校园体育节(运动会、足球联赛) 2.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比赛 3.迎接全市义务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工作 4.举办校园读书节 5.开展第二轮名师工作室活动暨“我的教育故事叙述”分享交流会 6.举行期中质量分析会 7.组织开展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
5月 |
1.举行第三轮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2.举办校园艺术节暨庆六一艺术展演活动 3.举办校园英语节 4.组织参加全市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 5.参加全市优秀作业案例展示研讨活动 6.组织开展第二届“最美朗读者,出彩读书人暨校园十佳朗读者”展评活动 |
6、7月 |
1.举办校园科技节 2.举行教师、基本功业务考核 3.开展青年教师“遇见经典”活动 4.举行各学科学生素养考核工作 5.完成期末质量监测 6.设计暑假特色作业 7.组织参加全市第七届滕州教学名师评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