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规划计划)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2025年学校工作计划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01-10 10:10:00

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2025年学校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六声”教育为实践载体,推动“五育融合”,聚焦“三名”工程,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努力追求让教育回归科学、回归常识,潜心静气,扎实育人,传承实小精神文化,努力创办高品质学校。

一、抓党建,重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议事程序,落实好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积极推进“双培养工程”。

2.强化政治引领,把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好“一岗双责”要求,守住教材、讲台、网络“三大阵地”,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3.强化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名师工程”示范引领作用,以“一校一品”带动“一校多品”,建设“1+X”工程,“1”定义为名校(名师),“X”是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六声教育”为具体抓手,建设“六品党建”促“六声教育”党建品牌。

二、抓常规,重精细,筑牢教学常规管理基石。

4.紧扣规范精细严之要旨,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学习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自觉践行精细化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过程管理,评选“课堂规范行为示范班”。

5.严格落实推门听课精准评课。坚持好推门听课制度,听后要强化反馈与指导。

6.科学统筹作业布批管理。抓实作业管理的四个重点,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做好作业批改、讲评、反馈工作。坚决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7.明确业务检查重点,强化检查结果运用。通过业务检查摸底老师平时钻研教材、作业批改、听课学习等情况,并在领导班子会议上集体反馈,同时及时向教师反馈,检查结果作为期末考核级部、教研组和教师的依据。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教学质量约谈制”。

三、抓质量,重实效,努力提升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8.紧扣新课标,深耕新教材,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以新课标为指引,在新教材的学习与探索中,重新上好立标、学标课、达标课。各学科在探索与实践中全面推进新课堂达标示范学科组。

9.聚焦“善研善教”,持续增强课堂实效深化“一课一研”,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导,组建教研团队,以浓厚的“善研”之风,铸就卓越的“善教”之师,打造高质高效的“善学”课堂。

10.深化“乐考”实践研究,促进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一二年级“乐考”方案,发挥“乐学趣评”功能,以评促教促学。

11.着眼课程建设,不断拓宽育人路径。一是开足开齐开优国家课程,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二是扎实推进特色课程。深化推进“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校本课程,扎实做好“写字育人”特色课程建设。举行钢笔字、粉笔字书写展评。开展英语书写技能大赛。三是加强阅读课程建设。深入推进师生读书活动,整本书阅读、名著进课堂,培植学生的阅读能力,深耕书香校园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建设书香校园环境文化。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上好间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五是上好实验课,保证实验开出率。举办校园科技节

12.立足“六声教育”,开创五育融合新局面。一是德育为先,依托“六声”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建设具有立体化育人特色的“大思政课”实验学校。二是智育为重,依靠“六声”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学科素养培育与课堂教学、校园社团等有机融合,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促思维发展,“沙沙的书写声”里提高书写能力,“热烈的辩论声”中培养思辨能力。举办“小小书法家”规范书写和中高年级主题辩论赛。三是体育为基,凭借“六声”教育锻造学生健康体魄。开展每月一次的“奔跑吧.少年”儿童主题健身活动,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低年级趣味运动会,参加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四是美育为要,借助“六声”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将美育融入教育全程,上好音乐课,用“嘹亮的歌声”培养音乐素养,举行班级歌咏比赛;通过工作坊、美术社团等,以“快乐而幸福的笑声”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五是劳动为本,依仗“六声”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完善课程体系,上好每周一节劳动课。

四、抓师资,重提升,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13.强化师德师风,筑牢教育根基。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师德师风培训。各级部、教研组要将师德教育的各类规章制度学习抓在日常、融入日常,强化典型选树引领作用,明确师德底线,坚决不碰师德红线。

14.夯实教学基础,锤炼过硬本领一是加强修炼内功。扎实开展基于提高学科素养的基本功培训,提高基本功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期末举行教师业务考核和基本功考核。二是深入推进“青蓝工程”。持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三是大力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活动。强化团队优势,全力以赴取得优异成绩。举行教师素养大赛。

15.发挥引领示范,全力打造“三名工程”。实施《全面推进教师队伍梯次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名师领航工程,召开名师工作座谈会,发挥好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及团队引领辐射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名班主任。

16.探索智慧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提高“教育云平台”使用效能,为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举行教师多媒体设备、信息化教学培训,逐步提升“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应用能力。将人机对话引入部分学科学生考核。

五、抓习惯,重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7.着眼习惯养成,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五个好习惯”。落实好卫生大扫除制度。统一规范布置教室,提升室内外展示栏文化建设,做到整洁清新,增强环境的教育功能。开展争创“循环红旗”等活动。

18.上好班队会,强化班级日常管理效能每天召开班级管理晨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班队会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式要灵活多样。

19.创建学习窗口,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座谈会、专家报告会等,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水平。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导师,对新入职班主任进行实践指导,加速成长步伐。

20.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家校育人合力做好家校协同工作,精心举办家校协同专家报告会,提升家长学校协同育人功能。

六、抓安全,重落实,筑牢校园坚实防线。

21.提升风险意识,加强制度落实。明晰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通过详尽的职责划分,促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确切知晓自己在安全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进而营造出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良好态势。

22.夯实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加强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放学和学生各类集体活动时,错时分流,延长时长,合理拓展空间,严防拥挤踩踏。各科任教师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班主任要做好安全教育记录、做好晨检。教师上课必须“上课清点学生人数”,及时到岗护导。抓好学生体育课的安全管理。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教育。

23.严格执行出入校“人车分流”制度。加强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及校门口管理,严格准入车辆停放及管理。严格落实外来人员身份识别和入校要求。

七、抓后勤,重服务,夯实校园保障根基。

24.加强保障服务意识,用好“报修云”平台。落实限期办结制和物品损坏巡查报修制度。积极做好设施维修,物质供应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严格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公物使用保管损毁台账。健全完善的物品招标采购程序,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做到手续完备,监督严格。更新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为地下车库安装监控。分楼层推进校园文化墙,学生作品建设。

25.抓好营养餐配送管理。坚持市局学生营养餐“应配尽配”的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营养餐供应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餐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八、抓传承,重内涵,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26.协作共管,常规管理高效闭环。教导处、德育处、安全办、总务处应严格按照各自分工,一丝不苟地落实各项常规检查工作。检查务必严,标准务必高,反馈务必真实且及时。要减少非教育教学活动干扰,筛选活动内容,精简通知,精选美篇制作,把时间还给老师,聚焦主责主业。

27.加强工会工作,彰显温暖与人文关怀。落实工会经费支出规定。做好退休教师服务工作。精准资助贫困学生。建立教师健身社团,开展教职工冬季体育锻炼活动及“庆元旦联欢会”。

28.深度优化宣传,高品质开展宣传工作。精心办好“月评十件好事”,用好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全方位展示教育教学成果,讲好实小故事,提升学校工作的美誉度,擦亮“实小品牌”。

在新的一年,我校将在市教体局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笃定目标,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作风、扎实的措施,推进教学改革,突出品牌创建,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学校建设,规范办学,推动实验小学大同校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优异的成绩建设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2025年1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