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2023年学校工作总结
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2023年学校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加强党建工作为总抓手,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秉承“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生命的精彩”的办学理念,倡树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夯实过程管理,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切实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继续强化德育工作,细化安全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整体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23年获得荣誉称号: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第三届“山青之星”山东省青少年风采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枣庄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枣庄市“书香校园”、滕州市综合评价考核先进单位、滕州市体育艺术先进单位、滕州市融合联研共同体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滕州市校园啦啦操比赛第一名、滕州市乒乓球女团比赛第一名、滕州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滕州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第一名、滕州市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舞蹈器乐专项展示优秀组织奖、滕州市教学工作一等奖、滕州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滕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齐鲁师范学院教学实践基地。
一、加强党建工作,打造党建品牌
以加强党建工作为总抓手,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努力强化学校党组织的作风、思想和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党员名师工程”,学校党支部制订了《党员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以枣庄市党代表、山东省特级教师侯化珍为代表的党员名师团队,建立了10个“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名师工程”的实施,使党员名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助推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党员名师工作室中涌现出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齐鲁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枣庄特级教师 1人,枣庄名师3人,枣庄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20余人。名师工作室成员中,2名党员被评为“齐鲁名师”,1名党员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枣庄市教学能手,2人被评为滕州市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被评为滕州市“教书育人楷模”;10余人获枣庄市优质课一等奖,20余人获滕州市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党支部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枣庄市基层党建示范点、滕州市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党员名师工程被评为枣庄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
二、持续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加强教学管理,抓实“一课一研”。抓实“一课一研”教研制度。坚持教研服务学科教学、服务课堂达标、服务立德树人,对原有教研制度进行完善务求实效,把教学问题项目化,推动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研活努力做到“一人一课”“一课一研”“以课促研”。主备人要对照新课堂的要求,依托“学历案”,精心备课。教研组长精心组织,按时开展,确保活动效果。学校业务领导按照分工按时参加教研活动,深入学科教研组进行指导。
3.深化学科教学改革。一是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推行课堂达标活动,枣庄市“大单元教学实验协作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被确立为“齐鲁师范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二是统筹国家课程与地校课程,科学规划,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优课程,确保学生达到了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国家课程最大化。三是持续深化“海量阅读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加强了语言学科的朗读、表达与书写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技能,滕州市规范书写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四是加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落实情境问答;五是加强了实验教学,上好实验课,制订实验教学目录,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六是加强了艺体学科教学,既要关注整体,更要关注个体展示;七是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索五育融合实践路径。
3.打造特色课程,提升艺术素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认同并支持学生不同方面的成功。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人人参与的艺术活动,举办了庆六一、庆国庆艺术节、艺术展演、校园“小乐手”评选等活动,积极进行美术和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并发挥了各学科的美育渗透功能。体育、美术、音乐开设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效果好。组织了学生才艺大赛和庆元旦学生书画作品展。
积极培育学生个性特长,开设了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30余个,学生社团多次在全省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柳琴戏和松枝鸟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学校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23年我校被评为“国家足球特色学校”。学校戏曲社团是滕州市唯一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艺术社团,荣获全国戏曲“小梅花”称号。乒乓球、啦啦操、篮球滕州市中小学生联赛中均获第一名。
4.加强了学历案撰写的研究。强化了学历案课堂实践研究,扎实编制好课时学历案,研究并开展了单元学历案编写,实施了大单元设计,从“课时学历案”走向“大单元学历案”,形成了基于学历案的课堂教学形态,大力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积极参加了市教体局组织的“优秀学历案设计活动”。
5.加强基本功训练。45周岁以下教师坚持每天临帖,写好一板粉笔字。教导处认真检查书写情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了对级部(教研组)的量化考核。语言学科、艺体学科、实验学科教师加强了专业基本功训练。
三、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1.严于律己,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 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格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 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警示教育,组织学习《违反师德师风 典型案例》《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意见》开展师德 师风培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体系。各级部、 教研组要将师德教育的各类规章制度学习抓在日常、融入日常,强化典型选树引领作用,明确师德底线,坚决不碰师德红线。
2.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大力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促进名师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被山东教育电视台报导。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坚持上教学研讨课和观摩课,并开展了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教师普通话比赛、教师素养大赛、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培训等活动。同时,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本年度,连续两学期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
3.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制订落实《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级月考核办法》,对班级常规工作实行日检查、周反馈、月量化,实行班主任工作每月动态考核。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座谈会,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一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会议、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拜师结对子活动、1-3年教龄课堂教学评比、教师素养大赛、举行了10轮名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效推动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名师工作室成绩显著。2名老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1名老师荣获枣庄市基本功一等奖,山东省三等奖。8名老师被评为滕州市骨干教师,5名老师被评为滕州市骨干教师。5名老师在枣庄市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9名老师在滕州市课堂教学评比中一等奖。
三、坚持全环境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1.创新德育载体,深化德育实效。建立了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和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成立家委会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定期召开了家委会选举和工作会议以及学生家长会。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依托校园电视台、校报、小号角广播台、龙泉文化广场等校外基地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加强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被市教体局确立为首批“大思政课建设,立体化育人”实验学校。
2.深入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每月通过评选最佳路队、最美教室,最佳规范班级、文明用语示范班级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今学生课间活动有序,做到了不打闹;文明礼仪彰显,做到了言谈举止见文明。扎实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认真落班务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加强学生生活实践教育,组织开展了参观博物馆、五一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德育岗位体验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制订不同学段学生家务劳动清单,家校合作,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
3.坚持强质减负,深化多元评价改革。根据上级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及时跟进,对原有考查方式进行修议,成功进行了秋季学生学业成果展示,通过作业形式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采用面对面朗读、背诵、说理、操作等一系列方式考查了学生各项能力,保障课程实施水平稳步提升。学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评价管理机制,从集体教研、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教学反思五个层面制订了详实的实施办法、检查形式、反馈要求等措施,按照各自分工,有相关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反馈,保障常规落实和业务提高。积极推进双减政策下的学生评价改革,通过面对面侧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乐学趣评,欣享成长”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
4.积极构建家校育人合力。家长会,继续开展了家长评教师、评学校活动,争取了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解支持。积极开展了“万师访万家”活动。
四、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就是担当,快就是大局。强化执行力。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格局,对工作不推诿、不拖延,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勇于克服困难,提高“办成事”的能力,真正做到“谋一样、干一样、成一样”。用好了《周工作简报》,认真坚持领导班子例会工作汇报反馈制度。提高了工作标杆,力争自己负责的工作走在滕州市、枣庄市乃至全省前列。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做好工作的强大合力。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做工作的行家里手。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为师生服务的理念,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2.提高了后勤保障水平。利用“隐患排查群”,落实限期办结制和物品损坏巡查报修制度。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存货管理系统,做好了固定资产登记、核查、日常办公用品的入库与出库管理工作,建立了公物使用保管损毁台账。做好了固定资产平台的使用和维护。健全完善了物品招标采购程序,按照政府集采目录指定的品类,用好财政一体化平台和齐鲁云采网上商城采购系统。更新了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
3.加强安全教育,共筑和谐校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学年初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建立领导班子安全执勤责任制。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认真落实1530安全教育的要求,通过学校公众号、小号角广播台、宣传标语、班级微信群、晨会、班队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举行了消防征文比赛、防溺水短时窒息式体验、防欺凌法治报告会、防欺凌演讲比赛、交通安全伴我行、防拥挤踩踏、防一氧化碳中毒、防课间伤害、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定期对学校安全进行全方位检查,制定了校园安全“一校一日行”活动督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校长签字: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