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劳动评价)龙泉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11-06 15:35:08


龙泉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的工作方案》滕教体函〔2025〕33文,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教基字〔2023〕2 号文及龙泉街道联合学区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切实提升我校劳动教育育人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基于“善创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龙泉小学劳动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国家政策、校情、学情,确立基于“善创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课程目标:龙泉小学的孩子人人都“爱劳动、能自理、懂合作、会创造”。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与实际体验,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了解家庭常用器具的功能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

2.通过与学校的“开心农场”项目和趣味社团联动的方式,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3.通过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4.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的进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5.在集体劳动中团结协作,提升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形成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

6.在劳动中主动克服困难、积极探索,体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初步形成不怕辛苦、追求创新的精神。

7.通过公益宣传活动了解家乡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工匠精神,提高家乡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课程内容

1.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劳动课程体系涵盖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三个方面,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努力在学生心中播下“善”的种子,启迪“创”的思维,落实学校“善创教育”办学理念。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说明: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统筹使用,总节数不少于5课时,占学期总课时17%左右。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劳动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以项目化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实施劳动教育。

(二)具体实施

1.顶层设计,巧用劳动清单,落实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只有课程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具体的教材。依据校情、学情,对现有教材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与实施,指导学生开启多样化的劳动生活。龙泉小学依托市级清单,融入“善创教育”理念,制订学校劳动清单,内容包括市级推荐和学校自选。清单整体呈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进阶性,分别包含了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等方面,将劳动内容进行了具体、精细、连续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年龄特征,量身订制自己的劳动清单。

2.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形成“1345”劳动育人模式。在学校课程整体框架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全方位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构建了龙泉小学“1345”劳动育人模式。

“1”指的是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善创教育”理念。善,善行、善知、善学。尚善,源于孟子誉滕国为“善国”,崇仰美好、崇尚善道;创,创新、创造、创客。创新,是核心素养的核心。通过“善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会做饭、爱劳动、懂合作、会创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3”指的是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三个主要平台。涵盖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创生点,以生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要情境,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一是“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劳动教育要从家庭开始,从做家务劳动开始;二是“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三是“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4”指的是落实劳动课“备教学评”一致性四个维度。“备”指的是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准备工作充分,实践过程中安全规范要求明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真实的任务,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教”指的是目标明确,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目标设定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指向劳动学科核心素养,相互之间有关联。“学”指的有与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进程,方法选择体现学科性,体现基于学习情境的知识联系与建构,或有知识的结构化表达,有过程性评价,安排合理,有较好的促进目标实现的作用。“评”指的是评价任务要求清晰、具体,与目标相匹配,明确指向某条目标,有明确的评价内容,有(至少有一个)与学生经验相吻合的评价情境,能有效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5”指的是劳动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劳动课学习过程一般包括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实践体验,大显身手;展示交流,评价反馈;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等五个环节。

3.研训一体,建立“善创教育”理念下的劳动教师三级教研团队

劳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一直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师队伍,为了解决劳动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难题,学校成立三级教研团队:劳动核心教研团队、劳动中心教研团队、劳动学科教研团队。

4.拓展劳动空间,打造“微劳动课程”。学校围绕家居、烹饪、手工、种植、科技创新等,开设近40余种微劳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辅导老师由学校有特长的老师和家长、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参与。开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课后服务时间。 学生自主选课,实现个性化成长。

5.设计劳动周,实践促成长。用劳动节、寒暑假,整合任务清单,实施多元评价,设计跨时空、长周期、跨年级、多融合的劳动实践活动,优化协同育人路径,全面支持儿童成长。

四、课程评价

(一)劳动教师考核评价

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积极响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依据《滕州市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方案》,制定《龙泉小学劳动能力测试实施方案》。以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为基本依据,从劳动观念与习惯,劳动技能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情景判断和现场能力操作两种形式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重要依据。劳动能力测评低于优秀等级的学生,不能参评学生“善创少年”评选;班级学生整体测试结果,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分别记分10分、9分、8分、7分,记入教师个人学期量化。

(二)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

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积极响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积极劳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在全校1-6年级开展劳动核心素养监测评价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劳动课程实施水平。

1.监测内容及评价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的评价建议,以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为基本依据,从劳动观念与习惯,劳动技能两方面进行评价。劳动观念与习惯包括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三方面,监测内容是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 劳动技能主要监测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具体检测内容及标准:

   1)劳动观念与习惯(30分)

①监测内容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拟定,具体监测内容为学生是否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正确认知和看法; 是否崇尚劳动,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是否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珍惜劳动成果等习惯; 是否可以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定具体的劳动方案,具备初步的筹划思维; 是否形成了不怕吃苦、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②监测形式:

面对面现场测试的形式进行。题目包括情景判断和问题解决,一二年级为情景判断,三一六年级为情景判断和问题解决,(情景判断是对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等正误的判断,如“小青觉得房间就应该由妈妈来整理,自己只要学习好就行了。”问题解决是创设一种生活情景,让学生进入情景想办法解决问题说出自己的方案或设计,如“爸爸出差了,明天由你为全家人做早餐,你打算怎么做呢?” )

③监测标准:视学生现场作答具体情况评分。

2)劳动能力(70分)

①监测内容:题目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课程内容任务群中的项目拟定,监测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

②监测形式:现场完成劳动任务。

③监测标准:

水平优秀: 能够熟练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技能正确,步骤合理,效果好。

水平良好 :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技能正确,步骤合理

水平中等: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技能、步骤稍有错误。

水平待提高: 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备注: 如监测多人合作劳动任务,视团队合作情况酌情加分。

依照以上监测结果 (劳动观念与习惯 30%+劳动能力 70%)综合给出学生劳动素养等级评价。测评等级按水平IV、水平III、水平 II、水平 I 四个等级给以评定。

2.监测结果运用

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重要依据。

1)劳动能力测评低于优秀等级的学生,不能参评学生“善创少年”评选;

2)班级学生整体测试结果,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分别记分10分、9分、8分、7分,记入教师个人学期量化。

(三)建立学生学业述评评价体系

各年级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评价建议,以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为基本依据,从劳动观念与习惯,劳动技能两方面进行评价。期末针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长变化和学习成果,依据述评维度等进行全面真实地述评,并给予个性化的学习进阶建议。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坚持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更为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五、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学校基于“善创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研究,是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庞厚宝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创新性开展实践与研究,让项目管理、实施更加规范、高效。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程的检查评价。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学校成立劳动课程开发研讨小组,负责课程的开发、实践与研究。

(二)强化投入,实现资金保障

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强化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师资力量。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学校要统筹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资源,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达到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的要求。学校聘请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技能人才,或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志愿者到校开展劳动实践指导。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专题培训,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案例研讨、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是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将劳动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纳入顶层设计,将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劳动教育的情况纳入每学期工作量,明确和细化考核要求、考核办法并作为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大力表彰在劳动教育中成绩优异的教师,组织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宣传活动,激励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加强学校督导检查,提升劳动教育的落实力度。把劳动教育纳入量化评价体系,完善督导办法,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教师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结果作为教师评选树优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劳动课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