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龙泉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龙泉街道龙泉小学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实“双减”政策,以朗朗的读书声、沙沙的书写声、热烈的辩论声、嘹亮的歌声、运动场的呐喊声、快乐与幸福的笑声“六声”教育为实践载体,以“五育融合”为育人导向,德育处结合学校“立德树人、尚善创新”的核心教学理念,秉承“从课程出发,品童年味道”,“校园处处皆课程”的跨界融合思想,致力于构建基于儿童立场、载体丰富的“七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工作在学校“善雅铸魂”文化引领下,积极构建“创耕导行”德育工作架构,以“让每一位师生体验成长的快乐”为宗旨,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保障德育阵地的多样化、特色化,力求德育工作在每一个细微处润物无声,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养“全面+特长”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目标
1.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体育为径,美育为核,劳育为重,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知行合一,实践育人
通过行动为基,体验为翼,以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为载体,架构起指向核心素养的德育工作体系,促成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
3.多方推进,协同育人
强化家庭教育,活化社区教育,延伸德育时空,构建课内课外横向贯通、校内校外协同融合的全息育人网络。
三、实施内容与路径
(一)德育课程体系架构
1.七善德育课程群
以儿童的立场、体验、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紧密的“综合育人共同体”。德育课程体系围绕“善.创”象征意义,提炼出“善美”博艺、“善慧”善学、“善创”笃行、“善健”壮体 、“和善”尚礼、“善智”创新、“善思”悦读”七种优秀品质,来进一步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突出五育并举,实施六声教育,以六声和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七善润养课程体系
围绕“七善”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板块:
七善和美课程:满足学生成长基本营养,即必修国家课程。
七善蕴美课程:输送学生成长必备维生素,即必修德育课程。
七善慧美课程:绽放不同品质色彩,即选修拓展课程。
3.七善多元评价体系
创设“七善成长链”评价体系,贯穿学生各个成长领域,关注个体纵向发展,满足不同起点的成长需求。
(二)环境建设与价值引领
1.环境育人
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润物细无声而育德于有形的教育。学校围绕构建“善创”文化,对每一面院墙上都设计上以“善创”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墙壁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处角落都育人;院墙周边绿树成荫,操场四周花团锦簇,整个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徜徉校园,处处可闻花香,处处可感受到浓浓的育人气息。
楼层文化按楼层设计,主题鲜明:在墨贤楼一楼设置了“英雄人物”红色长廊,详细介绍黄继光、邱少云、冰雕连、沂蒙红嫂、飞虎队队员、钱学森等一批英模人物及其事迹。二楼设立了“英雄精神”红色长廊,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历史画卷,以及革命先辈浴血奋斗、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三楼建设“英雄故事”红色长廊,展示着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放牛娃王二小等少年英雄的故事。兼爱楼一楼评价主题文化,二楼习惯主题文化,三楼自主主题文化,四楼自能主题文化;同时,狠抓班级文化特色,大力开展“走廊文化”建设,把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励志警句、经史子集、安全警示、剪纸艺术、学生风采等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学生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版面、墙报等形式布置在每一面走廊墙壁上,搭建了让学生感受到“爱意”、“诗意”、“创意”、“情意”的读吧、讲吧、聊吧。每一面墙壁都是一门隐性课程,每条长廊都充满灵动气息,每个角落都是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实践的德育阵地。让学生流连在道德与知识的海洋,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真正实现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
(三)课程实践与核心素养提升
1.问思学合行的学习路径
七善德育课程的学习路径是开放的:“问”➝“思”➝“学”➝“合”➝“行”,体现了“四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融会贯通,突出体验过程,突出问题解决。
2.“善美”博艺课程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素养。
(1)书法比赛:举办“笔墨丹青传文化”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2)诗歌朗诵:开展“诵读经典,共享诗意”诗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龙之声”合唱团:组织“龙之声”演唱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
3.“善慧”善学课程
通过《十二道峰味》《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校本课程,结合家校联盟,将美食课程与膳食文化、二十四节气、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品格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相连。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1)读书分享会:举办“书香满校园,智慧共分享”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数学竞赛:开展“数学小达人”竞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科学小实验,探索大世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兴趣。
4.“善创”笃行课程
构建“爱xx·爱生活·爱劳动”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班队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情怀。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1)劳动实践:开设“爱劳动,懂生活”劳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生活技能。
(2)志愿服务:开展“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3)社会调查:组织“走进社会,了解民情”社会调查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善健壮体课程
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1)体育活动:举办“运动伴成长,健康每一天”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
(2)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灵花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3)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健康知识大讲堂”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6.善雅尚礼课程
开设“纸尖飞舞”、中国结、剪纸、山东快板、面塑等校本课程,将非物质文化融入德育课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以礼仪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和良好行为习惯。
(1)礼仪培训:开展“文明礼仪在我心”礼仪培训,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2)文明礼仪实践:组织“文明礼仪进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仪。
(3)礼仪文化展示:举办“礼仪文化展”,展示学生的礼仪学习成果,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
7.善智创新课程
筹划建成高规格的校园电视台和红领巾气象站,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展示交流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撑。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创客教育:开设“创客工坊”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创客教育的魅力。
(2)科技小发明:组织“科技小发明”比赛,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激发创新思维。
(3)创新成果展示:举办“创新成果展”,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分享创新经验。
8.善思悦读课程
以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阅读马拉松:开展“悦读马拉松”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2)亲子共读:组织“亲子共读”活动,促进家庭阅读,共享阅读乐趣。
(3)阅读分享会:举办“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读书乐趣。
(四)主题活动与精神力量凝聚
1.仪式与节日课程化
秋季学期,学校将传统节日与现代德育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1)金秋书香节:通过“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包括亲子共读、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评比等。
(2)感恩节活动周:以“感恩有你,幸福同行”为主题,开展感恩卡制作、感恩故事分享、感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中秋赏月文化节:以“中秋月圆,共赏文化”为主题,举办中秋诗会、传统文化讲座、灯谜竞猜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教师节活动:以“感恩有您,师恩难忘”为主题,开展师生联谊会、感恩卡制作、感恩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5)国庆节爱国教育: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组织升旗仪式、爱国诗朗诵、爱国主义电影展映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6)重阳节敬老活动:以“敬老爱老,传承美德”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七善校园节日
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节日,让每一次活动的开展贯穿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体验,实现从“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
(1)红领巾风采节:展示少先队员风采,包括队列比赛、红歌比赛、手抄报评比等。
(2)科技创新节:展示学生科技创意和动手能力,包括科技小制作展览、科学实验表演、创客作品展示等。
(3)艺术节:展示学生艺术才能,包括绘画展览、书法比赛、音乐演出、舞蹈表演等。
(4)环保节:组织“绿色校园,环保你我他”环保节活动,包括环保知识讲座、环保手工制作、校园环保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条件保障与管理机制
1.项目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七善德育工作中心,编写七善德育课程系列教材,制定七善德育管理制度,致力于探索七善德育的实施策略与管理模式。形成了校长引领、部门分包、首席教师负责、任课教师落实的四级项目管理机制。
2.课程纲要编制
通过专家培训、外派学习、查阅资料等方式指导教师编写课程纲要,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3.多元评价体系
探索从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等级性评价等方面全面评价师生,形成独具特色的七善评价体系。
七善德育课程如同七彩调色板,不断增强学生能力,完善性格,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让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积极进取、乐学创新,能将爱与温暖传递的峰彩少年。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5年8月-2025年9月)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成立德育工作组。
开展德育课程培训,编写七善德育课程纲要。
完善七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七善德育评价体系。
2.实施阶段(2025年9月2026年1月)
全面推进七善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各类德育活动。
组织环境建设,打造七善德育主题长廊。
开展七善校园节日,增强学生德育体验。
3.总结阶段(2026年1月)
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表彰德育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树立典型,为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