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龙泉街道中心小学劳动课程实施情况
一、总体目标
学校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健康、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二、劳动教育实施情况
(一)分主题阶梯式纵深培养
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高年级学生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分成学校劳动、家庭劳动、拓展劳动三大板块,根据实际情况每周一课时。年级教研组可以根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要求,低年级从家庭劳动教育、校内劳动教育主题选择4项、社区劳动教育主题选择2项,中高年级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教育主题选择4项、社区劳动教育主题选择2项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不同主题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课程。其中,中高年级增加室外劳动区域,三年级负责图书角的整理,四至六年级增加校园内劳动区域。利用我校阳光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要求每学期至少一节!学校劳动区域分工:
- 与节气课程相结合横向培养
将节气课程与劳动课程相融合,有效开展项目式学习。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创造发明,从历法、农业、饮食、健康、习俗等多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的存在缩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让人类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并运用自然规律更好地发展自己。但如今,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开设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努力挖掘二十四节气中的教育价值并尝试将其融入学校课程,引领学生去探索节气的文化魅力,试图让节气传统在接力中植根。 通过“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知道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和文化,感受自然的变化,增加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跨学科整合,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每天的值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值日小组,冠名教室的美容师,把值日工作分配到人,落实到每组的值日组长,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组长必须把值日情况做好记载,尽量记录做得好的同学,然后由组长对他们做出反馈奖励,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开展比卫生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一个大拇指,结果同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结合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服、洗手帕、整理书包等。劳动竞赛不仅开展于校内,并可延伸到家庭,如配合家长制定劳动计划,放手让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劳动兴趣。
(四)健全评价机制
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校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将劳动教育参加情况、重要劳动实践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成长档案。每生期末时上交一份《龙泉街道中心小学劳动最快乐劳动教育记录表》和《龙泉街道中心小学小学劳动教育等级评价清单》。负责劳动教育教师,一人或一个级部把本学期中劳动教育活动(单次或多次均可)积极做成学校公众号,学校发布后绩效考核计入投稿教师处。
(五)组织保障
学校将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投入,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全面保障开展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