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评价)第四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扎实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现将我校新学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课程建设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每班的音乐课、美术课每周2课时。我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拓展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二、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现有34个教学班,现有美术教师7人,音乐教师5人,均为艺术专职教师。我校艺术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学历水平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队伍比较稳定。其中山东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人,山东省美术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1人,枣庄市音乐、美术优质课一等奖3人,滕州市音乐美术优质课一等奖4人,中级艺术教师4人。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化,应用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一直在加大对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采购了1万多元的艺术器材及服装,本学期计划投入约1万元组建学校民乐队,为特色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副校长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并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于艺术类课程,教导处严格按照课程管理制度进行监管,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教学计划制订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以课堂教学做为抓手,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管理。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课程计划,把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足开齐。我们从备课开始,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抓普及,抓全面提高。在教师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和审美体验,通过艺术课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课外艺术活动
本着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培养更多艺术人才、打造我校艺术活动特色的原则,我校新学年将组建民乐特长培训班,特邀请柳琴剧团专家及我市民乐专家走进四实小,教授竹笛、二胡、中阮和扬琴,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每周抽一天进行授课,每次上两节课。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多个艺术社团,如:缠花扭扭棒、水彩线描画、色彩图画等社团。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我校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艺术活动软硬件资源,营造艺术化的校园环境。
1.积极营造艺术化校园环境。近年来借助标准学校建设的契机,创设了充满文化艺术韵味的校园,努力创设优美育人环境。
2.努力构建了人文文化的艺术课堂。音乐课堂教学中,遵循“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思路,鼓励全体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灵活、多样的方法做到了“学生为中心”。美术课堂教学中,以“美”为境界,通过情感交流和智力发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学、玩中思、乐中画,在动态的、开放的活动和情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参与美、创造美、拓展美。
七、重点项目推进
我校遵循“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这一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审美感知,不仅在艺术教学中加强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为培养个性化人才,学校开设了各类特长班和艺术社团。学校以艺术社团、特长班为依托积极开展曲艺、书画展等课外活动,学校结合市教体局每年一届文化艺术节以及“六一”、“元旦”等节假日,认真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在各类艺术比赛中多次荣获各级市一、二等奖,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八、自评公示制度
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我校建立了自评公示制度,每学期艺术活动及社团活动艺体组进行自查,学校成立艺术素质自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定期对我校艺术活动、社团开展自评活动并在全校进行公示。
九、学生艺术测评。
我校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测评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评价分两部分:一是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艺术课堂、艺术活动的参与情况。二是期末考查。每学期末,教导处统一组织考察。音乐考查包括主要是歌唱、欣赏、乐器的使用等;美术主要考查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
新的学年我们将致力打造一支精良的艺术教师队伍、加强学校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创造性的开展艺术活动,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艺术教育水平一定会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