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年—2025年)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0年—2025年)
一、发展背景分析
1.学校发展概况
滕州市铁路小学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铁路济南局,该校于2004年1月划规滕州市教育局管辖,更名为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现占地面积10432m2,建筑面积8007m2。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2433名学生,在编教职工113人。其中党员教师37人,专任教师112人。高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9.8%,中级教师36人,占教师总数的32%;本科学历110人学历达标率10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学校管理干部年龄、性别搭配合理,有较强的合作、创新和竞争意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良好,学习意识、工作积极性较强。学校先后被评为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民乐实践基地”“枣庄市规范化学校”、“枣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枣庄市信息化校园”等。
2.学校发展优势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绿化、美化及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明显,居滕州市城区学校前列。学校人文环境比较和谐,全体教师务实敬业,领导干部积极上进,长期合作以来,形成团体共识和彼此配合的默契,为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学生家长比较满意,学校工作基本得到社会认可。学校办学基本规范,学校管理正向精细化转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基本规范,教育教学能力正在转型,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理念先进,管理有序,质量上乘,学生健康,家长放心的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工作目标。
三、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 以校本课程为特色牵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办学特色,以“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 ”为校训,“文明、合作、求实、创新”为校风,“严谨、博学、敬业、爱生”为教风,“乐学、善思、勤奋、恒心”为学风。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办学目标
总目标: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育人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铸魂育人机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法治精神、生态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构建学段衔接、学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整体性与阶段性、现实性与导向性的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立足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实施课程深化、课程拓展、资源支撑、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网络引领、理论研究等重点项目,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1.学校办学目标。以“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理念为引领,让每个学生成长找到适合的教育,实施科学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构建层级递进的课程、打造快乐有效的课堂、成就美丽智慧的教师,培育健康快乐的学生,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省内优质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学校成长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保证每天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以课程实施为支点,让小学六年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欣赏的发展过程,努力培养成“乐学善思、勤奋恒心、仁爱知礼、乐学创新、阳光健康”追梦少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师发展目标。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成就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努力成为“美丽、智慧”生态型教师,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4.扎实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家庭第一课堂、家长第一任教师的重要作用,引导帮助家长注重言传身教、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实施家校共育行动计划,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密切家校沟通,落实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访交流学生情况、宣传教育政策、联合制定育人策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在反映家长诉求、补充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运行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5.课程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推进课程整合,强化跨学科学习,统筹课时安排,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启动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分学段、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支持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学个性等因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优秀教学案例。积极推进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创新,强化实践教学,打破学校的传统边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办学目标
1.努力争创齐鲁名校,并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2.特色学科目标:打造在市内知名领先的特色学科1—2个。
3.教育科研目标:五年内,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3—5个,教师在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
4.教师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和措施,加速“名师”队伍建设,到2025年,培养市级以上名师达5名以上。
5.人才培育目标:到2025年,教学班达到49个,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获市级以上奖项10项以上。
(2)培养目标
育人目标
为学生奠基,为社会负责,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小公民和有创新精神的小学生
(三)学生发展目标
学习学习、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四、学校十年发展规划目标实施纲要
总体思路:推动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让学校更有品位、有内涵、有特色,形成学校的文化品质,进而获得社会普遍赞誉。
(一)2020.9—2021.7
总体目标:学校有品位——基本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程度基本精细化,规划学校民主管理体系;教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意识基本形成,基本能做到基于标准进行备课、上课;“学校课程体系”基本完善,“艺术教育”特色基本凝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基本规范,探索建设“快乐课堂”,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特色,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明显;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基本能做到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基本显现;建立后勤工作的考评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学校绿化基本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安全工作零失误;力争年终督导优秀等级。
1.学校管理
完善学校章程,形成学校管理“宪法”;建立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启动家长委员会章程,实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九个一”工程;建立学校中层干部业绩考核机制,调动中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中层干部的创新能力。
工作责任人:冯仁龙
落实责任人:赵星
2.校本培训
对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让教师能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能基本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对教师加强适用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培训,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让教师能站在教育的原点上,在学会教学的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对教师加强《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培训,让教师了解基本规范和专业标准;对教师加强师德培训,让大部分教师能适用学校规矩,能基本按规范做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教师。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3.课程建设
建立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研发小组,做好学校课程研发规划;
第一学期做好学校课程的整合,第二学期学校课程实施启用选课走班制。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规划,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做好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好准备。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4.课堂教学
全面落实课堂教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和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评价方案,全面打造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基本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备课、上课基本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全面落实学生作业全批全改,规范批改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小师生之间距离;全面落实学校教风,让教师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尤其要关注、关心学生中的弱势孩子;全面建立相互学习机制,每个教师必须听所有教师一节课,并做好评课交流;课堂教学成绩优秀。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5.学生管理
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的责任意识;建立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学生穿校服的考评机制;建立课间学生文明活动机制;建立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机制;全面落实好班主任每天“七项必修课”:每天进行测温,每天指导学生打扫卫生、每天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每天落实学生出勤、每天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每天师生体育活动互动、每天跟队上下学;全面落实课间流动值班岗。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朱文贞 张方婷
6.后勤工作
建立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学校采购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物资使用制度;栽植一定数量乔木和灌木,完善学校绿化;科学管理好学校的花草树木,确保绿化效果。
工作责任人:赵星
落实责任人:李辉武
(二)2021.9—2022.7
总体目标:学校有品位、有内涵——实现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体系趋向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深入,基本实现民主理校;教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意识基本建立,能熟练做到基于标准进行备课、上课;建立起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深入打造“校本课程”品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部分学生优秀作品,“艺术教育”特色充分呈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趋向规范,基本建立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后勤工作趋向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安全工作零失误;力争年终督导优秀等级。
1、学校管理
依据学校章程,探索建立学校民主管理体系,学校管理精细化程度深入,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学校成为常态,学校管理体系趋向完善、科学,基本形成特色。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周丽
2、校本培训
进一步对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让教师能熟练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部分教师能基本会制作微课;对教师加强适用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师加强《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培训,教师能按基本规范和专业标准教育教学;进一步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提高,教师能站在教育的原点上,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步对教师加强师德培训,让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做到“身正为范”,部分教师能达到四有教师标准。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周丽
3、课程建设
建立课程实施工作小组,完善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
进一步研发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全面启用选课走班制,科学实施“校本课程”,劳动课程、田园教育课程、网络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全面实施形成常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基本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4、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趋向规范;教师能熟练掌握先学后教课堂的特点,能熟练运用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评价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形成常态;教师能熟练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上课、评价、批改,教师亲和力进一步增强,弱势的孩子学习自尊心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增加;教师相互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基本建立;基本建立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5、学生管理
按照考评机制管理学生形成常态,班主任每天落实“七项必修课”形成常态,课间学生文明活动形成常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形成常态,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周丽
6、后勤工作
学校后勤工作基本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资产和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粉刷室内墙壁,走廓吊顶,让学校焕然一新。
工作责任人:赵星
落实责任人:李辉武
(三)2022.9—2023.7
总体目标:学校有品位、有内涵、有特色——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到位,管理效果明显,形成学校特色;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形成按照本程标准备课、上课、评价的习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建立起学校的良好的教学文化;“学校课程教育”品牌和“艺术教育”特色得到社会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出大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教育效果明显;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形成常态,基本形成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后勤工作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安全工作零失误;力争年终督导优秀等级。
1、学校管理。
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到位,管理效果明显,形成学校特色管理文化。
工作责任人:冯仁龙
落实责任人:赵星
2、校本培训。
对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让教师能熟练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能基本会制作微课;对教师加强适用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师加强《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培训,教师能熟悉基本规范和专业标准;进一步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提高,教师能站在教育的原点上,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进一步对教师加强师德培训,让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做到“身正为范”,大部分教师能达到四有教师标准;
基本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周丽
3、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进入常态;
进一步研发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全面启用选课走班制,深入实施“学校课程”,田园教育课程、网络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全面实施形成常态,特色充分显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出大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教育效果明显,完全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4、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形成按照本程标准备课、上课、评价的习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建立起学校的良好的教学文化;教师相互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完全建立;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形成常态,基本形成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全体学生得到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形成常态,学生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充分得到家长、和上级行政部门认可,学校获得社会普遍赞誉。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5、学生管理
按照考评机制管理学生形成常态,班主任每天落实“七项必修课”形成常态,课间学生文明活动形成常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形成常态,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充分获得家长和社会普遍赞誉;基本形成有特色的学生管理文化。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朱文贞
6、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学校的绿化文化。
工作责任人:赵星
落实责任人:李辉武
(四)2023.9—2024.7
总体目标:学校有品位、有内涵、有特色、有较高知名度——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到位,管理效果明显,形成学校特色;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形成按照课程标准备课、上课、评价的习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建立起学校的良好的教学文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出大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教育效果明显;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形成常态,基本形成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后勤工作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安全工作零失误;力争年终督导优秀等级。
1、学校管理。
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到位,管理效果明显,形成学校特色管理文化。
工作责任人:冯仁龙
落实责任人:赵星
2、校本培训
进一步对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让教师能熟练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进一步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能基本会制作微课;进一步对教师加强适用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进一步对教师加强《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培训,教师能熟悉基本规范和专业标准;进一步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提高,教师能站在教育的原点上,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进一步对教师加强师德培训,让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做到“身正为范”,大部分教师能达到四有教师标准;基本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3、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进入常态;
进一步研发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全面启用选课走班制,深入实施“学校课程”,梦想课程、田园教育课程、网络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全面实施形成常态,“艺术教育”特色充分显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出大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教育效果明显,“学校课程教育”品牌和“艺术教育”得到社会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完全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4、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形成按照本程标准备课、上课、评价的习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建立起学校的良好的教学文化;教师相互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完全建立;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形成常态,基本形成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全体学生得到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形成常态,学生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充分得到家长、和上级行政部门认可,学校获得社会普遍赞誉。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彦东
5、学生管理
按照考评机制管理学生形成常态,班主任每天落实“七项必修课”形成常态,课间学生文明活动形成常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形成常态,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充分获得家长和社会普遍赞誉;基本形成有特色的学生管理文化。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朱文贞
6、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森林学校特色明显,形成学校的绿化文化。
工作责任人:赵星
落实责任人:李辉武
(五)2024.9—2025.7
总体目标:学校有品位、有内涵、有特色、在社会上有非常高的声誉——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到位,管理效果显著,形成学校特色;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非常规范,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教师都养成按照课程标准备课、上课、评价的习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建立起学校的非常好的教学文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出大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教育效果明显;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形成常态,基本形成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后勤工作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学校特色显现;安全工作零失误;力争年终督导优秀等级。
1.学校管理
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到位,管理效果明显,形成学校特色管理文化。
工作责任人:冯仁龙
落实责任人:赵星
2、校本培训。
进一步对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让教师能熟练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进一步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非常熟练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会制作微课;进一步对教师加强适用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对教师加强《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培训,教师能熟悉基本规范和专业标准;进一步对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普通话的培训,特别是语文教师,要达到二级甲等。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提高,教师能站在教育的原点上,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进一步对教师加强师德培训,让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做到“身正为范”,大部分教师能达到四有教师标准;基本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周丽
3、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进入常态;
进一步研发学生劳动教育、心理健康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深入实施“学校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网络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社团活动全面实施形成常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步,涌现出大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教育效果明显;”学校课程”品牌和“艺术教育”特色得到社会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4、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形成按照课程标准备课、上课、评价的习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建立起学校的良好的教学文化;教师相互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完全建立;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自主互动 学用结合”形成常态,基本形成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全体学生得到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形成常态,学生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成绩)突出,充分得到家长、和上级行政部门认可,学校获得社会普遍赞誉。
工作责任人:孙彦芹
落实责任人:王苗苗
5、学生管理
按照考评机制管理学生形成常态,班主任每天落实“七项必修课”形成常态,课间学生文明活动形成常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形成常态,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效果显著,学生外表洁净、语言干净、课间行为文明现象成为常态;充分获得家长和社会非常高的赞誉;形成有特色的学生管理文化。
工作责任人:张丽莉
落实责任人:朱文贞
6、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非常规范,学校绿化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形成学校的特色绿化文化。
工作责任人:赵星
落实责任人:李辉武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
1、领导机构
组长:冯仁龙
副组长:赵星
成 员:张丽莉 孙彦芹 王彦东 杜晓洁 徐文
2、分工与职责
校长:负责五年规划,负责管理体制的建立,负责校本研修的规划、负责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规划、负责学校课程的规划和研发、负责学生管理体制的建立、负责后勤工作的规划
副校长:负责各项规划的组织、实施、评价
办公室:负责相关材料的整理和评价。
教导处:负责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的培训、负责教学课题的研究、负责教师课堂上课艺术和方法的研究、负责教学问题的研究、负责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系列工作的组织、实施、评价及相关制度的建立。
教科室:负责教师课程理念的培训、负责教师教学技术的培训、负责教师的师德建设、负责课题研究、负责远程研修、负责教师标准和规范的培训、负责学校课程的研发等系列工作的组织、实施、评价及相关制度的建立。
少先队:负责德育团队的培训与管理、负责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负责德育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负责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等系列工作的实施与评价。
安全办:负责学生安全管理
学管处:负责学生就餐、课间管理
后勤办:负责后勤管理体制的建立、负责后勤工作的规范管理与评价、负责学校的绿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