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滕州市北辛街道北辛中学学院路校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
为推进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加强精准资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以及《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和《枣庄市教育局枣庄市财政局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一、总则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指导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本细则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在我校就读的、其家庭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受教育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主要认定依据,认定标准和尺度要统一,确保公平公正。
2.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也要通过定性分析修正量化结果,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3.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公开透明,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4.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申请相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情况,主动利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也要充分尊重个人意愿,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经费工作的落实和领导,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领导小组:
组 长: 韩典华
副组长: 石 磊 冯晓军 渠 璧 赵志敏 刘春波 徐德鹏 刘 波
成 员: 高 昂 邵兆忠 陈 磊 张 军 徐红卫 王昌晶 丁 菊 吴景隆 贾礼新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小组和班级评议小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小组:
组 长: 丁 菊 张 军 高 昂
副组长: 徐红卫 吴景隆 王昌晶 马 静 闵 莉 贾礼新 赵俊杰
成 员: 宋传岩 狄德文 付 超 沈 莉 石 信 范 莲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班级评议小组:
组 长: 各班班主任
成 员: 教师代表、家委会主任、班级委员会成员
班级为单位成立评议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学生代表或家长代表担任成员,学生代表或家长代表人数合理配置,一般不低于班级人数的10%。评议小组负责认定工作的民主评议。评议对象不应作为评议小组成员。
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活动由北辛中学学院路校区团总支马方明同志牵头,负责数据、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三、认定依据与档次
(一)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据以下因素:
1.家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劳动力及职业状况、家庭财产及收入、家庭负担等情况。
2.特殊群体因素。主要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重点困境儿童、烈士子女、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情况。
3.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情况。
4.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5.学生消费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消费金额、消费结构等情况。
6.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特殊困难:
1.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
3.城乡特困供养学生;
4.孤儿;
5.重点困境儿童;
6.烈士子女;
7.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
8.因其它原因(如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意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等)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学生。
(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通过认定的,应取消其受助资格:
1.隐瞒家庭经济实际情况、提供虚假信息的;
2.由于家庭建房、购房、购车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
3.由于生活奢侈浪费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
4.有其它不符合认定条件的。
四、认定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期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工作程序一般包括提前告知、个人申请、收集材料、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环节。
1. 提前告知
每学年开学前,各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前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向学生或监护人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事项,并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2. 个人申请
学生或监护人自愿提出申请,如实填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供建档立卡、特困供养、城乡低保、孤儿、重点困境儿童、烈士子女、残疾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等相关材料。
3. 收集材料
评议小组收集学生或监护人提交的相关证明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报认定小组审核。
4. 学校认定
认定小组汇总、审核评议小组提交的初步评议结果,统筹各评议小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初步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名单及档次,并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不少于2个工作日。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
5. 结果公示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汇总、审核认定小组提交的初步认定结果,统筹各认定小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予以适当调整,并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6. 建档备案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并按要求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五、监督与管理
1.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生经济困难学生补助认定评议小组应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负责认定工作的班主任应坚持原则,认真履责,做到公平、公正。
3.学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要求学生或监护人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并及时告知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者,应及时取消其受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