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学生管理)北辛中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

作者: 来自: 时间:2023-09-15 15:50:06


    一、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从未成年人生活学习成长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心理健康环境等入手,实施家校社网一体、启智润心并重、各级各部门共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建设廉洁文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发展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对于汇聚各方育人资源,整体优化育人环境,更好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环境为重点,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家庭育人基础作用、社会育人支撑作用、网络育人赋能作用、心理育人保障作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场域,纳入到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全环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3.工作目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基,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等各场域良性互动的全环境育人体系,凝聚育人共识,明确育人职责,增强育人合力。推动明大德,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爱中华文化,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推动守公德,遵守基本公共道德规范,自觉维护集体和他人利益;推动严私德,修身自律、遵纪守法、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自觉做家庭的好成员、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乐观向上、自立自强、团结进取等品行。

   二、具体工作
     (一)聚焦学校环境,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1.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学校党组织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立德树人工作,校长亲自抓,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落实责任。完善德育干部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培训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干部队伍。建立班主任梯队培养体系,从专业发展、荣誉激励、培训培养、学科教研等方面增强班主任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2.夯实以德育人基础。突出以德立校,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公共时空以德育人氛围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推动思想道德、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校园文化、优美环境、活动阵地六项建设全面提升。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诚信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审慎把握提出校风校训,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五大文化元素”空间布局要求,发挥潜移默化育人功能。突出以德立师,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结合教学、教辅、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各岗位职责,推进本职和育人统一、言传和身教统一,推动落实教书育人“一岗双责”。突出以德立生,建立完善各学段立德树人目标体系,打造多彩思政课堂,推动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课后服务等全面落实以德育人。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工作。实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校内优质课评选、教学大赛。深化理想信念和廉洁文化主题教育实践,加强“四史”宣传教育,开展“从中国字里学做中国人”活动,培育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加强校园礼仪礼节建设,在学科教学和日常教育中推进课程渗透和习惯养成,利用“节、赛、会、展、演”等各种形式加强礼仪礼节教育,开展“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将国防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教学,落实学生军事训练课时要求。

4.丰富道德实践活动。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活动。结合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利用班团(队)会载体,开展“探寻红色印记”“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青少年红色大讲堂”等活动。深化“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开展校园“三创活动”,组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集中宣传。用好属地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红心向党”学习实践等活动。

5.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专题活动,严格落实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6课时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真诚自律等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完善预防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将学生欺凌和暴力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防范学生极端伤害事件专项治理,各级学校做好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个案分析,提升预防成效。

6.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职员工以德育人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德育类荣誉称号、班主任各类大赛成绩、以德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职称评审考核的重要参考。开展“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三名工程”等选树宣传,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和立体化、多层次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完善德育评价,表扬嘉许德行优良的学生。

    (二)聚焦家庭环境,涵育良好家教家风
    7.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突出以德立家,在学生家长家庭中倡导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家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掌握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及时发现未成年人心理问题,配合学校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传宣讲,评选“智慧家长”,打造“好家风伴成长”活动品牌。

8.强化家长以德育人责任。广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线上线下开展“送法进万家”宣讲活动,定期组织倾听家长心声、交流家教经验,推动家长或监护人更加注重品德教育,切实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修订家长学校建设标准,建好用好家长学校,充实完善家长学校课程,落实全员家访制度,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百万家长进校园”等活动,促进家校共同以德育人。

9.提高家庭以德育人能力。计划成立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培养一批以德育人家庭指导员。建成家庭教育委员会,为家长提供个性化、便捷化自主学习渠道。丰富家庭教育专家和特殊专长家长人才资源,建立家庭教育教科研体系,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和教研团队,形成覆盖三个年级家长的课程链,推动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

10.拓展亲子以德育人空间。依托社区(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阵地,聚焦以德育人,建设少年儿童阅读、托管及亲子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书香飘万家”家庭美文诵读活动,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研学等活动,满足学生及家长阅读需求,支持引导家庭建立书房或图书角。

     (三)聚焦社会环境,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11.强化社会关心关爱责任。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为小”志愿服务,实施“春蕾计划”,注重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实施中小学生观影观戏普惠计划,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2.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发挥领导干部、校外少先队辅导员等作用,广泛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宣传宣讲。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高雅艺术等进校园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审美人文素养。每学期至少1次组织学生集体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

1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邀请配合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用品专项清理行动,加大青少年儿童出版物、教材教辅等审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重点场所整治,做到无酒吧、网吧、歌厅、舞厅、电子游戏厅、游艺厅、台球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得设置烟、酒、彩票等销售网点。做好校园周边交通拥堵“一校一策一图一案”综治工作,加强学校“护学岗”和公安“高峰勤务机制”建设。

     (四)聚焦网络环境,共建网络素养教育新生态
    14.深化网络文明建设。举办“网络文明周”活动,发挥“网络文明宣讲团”作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治教育,开展网络普法和网络文明“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系列活动。加强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社交平台公众账号等美德建设,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宣讲等活动,建强网上育人新阵地,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品行养成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推出更多网络视听精品,强化美德示范引领。打造亲子以德育人、美德健康网络空间,强化优质内容供给。

15.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网上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


设,充分利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关内容,开展系列网络“云”宣讲活动。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用好全省思政教育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一批正能量“网红”名师,选树培养一批品学兼优青年网络名人、正能量网络榜样。

16.打造清朗网络空间。配合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清朗”系列治理行动,重点清理宣扬恐怖惊悚、暴力血腥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完善辟谣联动机制。落实网络言论评论实名制,大力倡导行业道德自律。深化网络环境安全监管专项工作,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依法打击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直播等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

    (五)聚焦心理健康环境,守护阳光成长安全防线
    7.建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每个年级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爱工作。开展班主任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不断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

18.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社会普及,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加强网上网下热点引导、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建强用好班级网格员、年级调解员等队伍,推动形成和谐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人际关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9.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管理人员,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校园安防建设“四个100%”成果。加强部门联防联控,持续深化防溺水、防欺凌、消防、校车安全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营造浓厚安全氛围。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全面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会。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巩固提升信访工作成效。

                                                                  2023年5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