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3431
- 主题分类:专家解读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2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29日
- 标 题:【专家解读】《滕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 效力状态:有效
【专家解读】《滕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025年7月26日,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滕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为了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理解相关内容,邀请相关专家闫广强先生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闫广强:高级工程师,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1年,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深入的研究。
2025年7月26日,《滕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发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为依据,系统构建了“分级响应、精准管控、动态优化”的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
一、科学分级:基于AQI(空气质量指数)精准锚定应急响应阈值,体现“差异化”管理逻辑。《应急预案》“黄—橙—红”三级预警分级标准,将AQI日均值与持续时间作为核心指标,避免主观判断干扰:当预测日AQI>200 或日AQI>150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发布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当AQI>200 持续48小时或日AQI>150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发布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当AQI>200持续72小时且日AQI>300持续24小时及以上即发布红色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这一分级逻辑的专业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格对标环境健康风险阈值:AQI>200时,细颗粒物(PM2.5)浓度已显著升高,可能引发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呼吸道症状;AQI>300的严重污染及,则直接威胁全体人群健康,需差异化响应。二是突出“持续时间”与“污染峰值”的双指标约束,避免因单日偶发高值触发过度响应,确保应急措施的经济性与必要性平衡。
二、精准施策:分行业、分强度的“一厂一策”管控,平衡减排与民生需求。《应急预案》的核心是“减排措施”,其创新点在于摒弃“一刀切”的停限产模式,转而通过行业分类、绩效分级等手段实现精准管控,既保障环境效益,又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限产”。针对国家规定的39个重点行业,《应急预案》对不同绩效等级的涉气企业,实施不同减排比例管控。差异化的关键在于“绩效评级”。根据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环境管理水平、清洁运输比例等指标综合评定等级。被评为A级或引领性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被评为B级的企业,黄色预警期间自主减排,橙色预警仅需部分生产线进行停产,避免了“全厂关停”的刚性冲击。
(二)民生保障与柔性执行。《应急预案》特别强调“保障基本民生”:对涉及居民供电供暖、医疗防疫、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企业,在满足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后可豁免;对学校、医院等敏感场所,要求加密空气质量监测并发布健康提示,必要时调整户外活动安排。这种“刚性减排+柔性关怀”的平衡,体现了环保政策的人性化设计。
该《应急预案》通过科学分级锚定风险、精准施策平衡减排与民生、长效协同推动系统治理,既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也贴合滕州作为县域城市的实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