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401
  • 主题分类:主要负责人解读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1年08月15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1年08月15日
  • 标  题:【市领导解读】滕州市副市长王涛同志解读《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效力状态:有效

【市领导解读】滕州市副市长王涛同志解读《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议稿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贯彻落实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关于几个重要方面我再补充说明一下。

第一,关于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和我市未来发展的城市定位枣庄“十四五”规划中立足枣庄组团城市发展现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构建“一主、一强、两翼、多点”的市域发展格局,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一主,由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枣庄高新区共同组成中心城区,其中薛城区、枣庄高新区组成西城区,重点推动人口、产业、公共设施集聚,打造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公共服务中心市中区、峄城区组成东城区,重点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区品质,与西城区相向发展。一强,滕州市作为经济强市,人口大市,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集散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持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为此,起草组把滕州未来发展放在全国和省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经过仔细斟酌、反复调整,建议稿提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

经过全面细致的调研和深入分析,结合枣庄要求,起草组梳理出我市具备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体系完备、动能转换提速、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城乡加速融合等6大比较优势。为此我们提出,打造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京沪廊道智能制造基地绿色特色产业集聚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商贸物流集散地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城市定位,这既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引领滕州未来发展的方向。

——全力打造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基于“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以及我市2019年获得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攻动能转换、城乡融合、生态环保、深化改革、全面小康之坚,打造经济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动力新高地、治理现代化“五个样板”,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

——全力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基地。(基于我市机床产业现状)发挥地理区位和京沪高铁节点优势,坚持制造业强市不动摇,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快建设智慧车间、智能工厂,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端突破。

——全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集聚区。(基于我市煤化工产业现状,“煤化工”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属于传统产业,综合考虑煤炭压减和淘汰落后产能,最终确定用绿色特色产业替代煤化工产业)以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为立足点,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生活为主要模式,扩大化工新材料和专用精细化学品的规模和水平,提升应用服务能力和市场响应能力,形成高端产品集群,打造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产业集聚区。

——全力打造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基于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严格落实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要求)严格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北辛文化”“岗上遗址”“薛河文化遗址”“滕国故城”为核心,做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彰显“三国五邑之地、墨子鲁班故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旅游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精神有机结合,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力打造全国商贸物流集散地(依托嘉誉商贸城、杏花村干杂海货市场,充分考虑我市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我市网络畅达,枢纽布局完善的交通体系,站位全国、辐射东南亚地区,大力发展综合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加快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努力提高物流业智能化水平。依托鲁华农副产品物流园、枣矿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物流集散地。

——全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基于我市获评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城镇就业支撑能力,有序高效推进人口市民化。盘活农村土地资本、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城中村多元化改造模式,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第二,关于“十四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安排。“十四五”是我国确定“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滕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主要经济指标,才能统一思路、凝聚共识,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20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6%;可用财力比“十二五”末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十二五”末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8.6%38.2%26.3%。起草组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经与省、枣庄积极沟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按照既要“走在前列”又要切实可行的要求,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安排建议。比如,在确定GDP增长率的时候,2025年全市GDP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5.92%,起草组充分考虑现实基础和目标定位,研究确定GDP年均增长6%

第三,关于坚定不移聚焦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们精准地对标省“十强”产业和枣庄“九大”产业,立足我市“八大”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上下游衔接紧密、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实践证明,市委作出聚焦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契合我市实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市产业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为此,建议稿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一区四园五基地”发展水平打造高端化工、高端装备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两大百亿级集群改造提升食品轻工玻璃建材家居装饰三大传统产业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确保持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第四,关于项目谋划和对上争取。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坚持“进入国家和省规划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围绕“两重一新”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比如总投资326亿元的鲁南化工高端化工示范园暨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联泓新材料先进高分子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截至目前,梳理“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216个,总投资2130亿元;向枣庄上报重大项目123个,总投资1300亿元;向省发改委上报10个重大项目、5个重大平台、4项重大政策为做好与省、枣庄规划的衔接工作,市发改局选派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赴省发改委规划处帮助工作;安排两名同志不定期赴枣庄发改委协助修改完善枣庄“十四五”规划,确保更多滕州元素纳入省、枣庄规划。

第五,关于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只有顺应大势,融入大局,才能抢抓发展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滕州作为经济强市、人口大市,市场空间广阔,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有条件、有责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内需潜力挖掘还不充分,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高,融入新发展格局还有不少必须迈过的坎。为此,建议稿把“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从构建高效完整供给链、提升内需消费能力、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包括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5方)等方面作了安排部署,旨在全面提升我市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实现由地理区位中心到发展动力中心的蝶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