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9条 用时0.016秒
的豁达,这在《与殷晋安别》中表达的尤为明确。殷晋安就是殷景仁,是陶渊明的邻居兼好友,曾任晋安太守,后出任刘裕的太尉参军,赴任前,陶渊明作诗送别,表达自己的不舍。尤其是诗的最后四句:“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经此一别,昔日好友一仕一隐,地位悬殊,即将走上不......
发布时间:2025.07.21
之乐。明人况钟,两袖清风,廉洁齐家。他在苏州知府任满返乡时,作《拒礼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其子况宁省亲时,文友赠《秋江送别图》,诗中“行李全无金半寸,诗囊惟有字千行”,这正是况家风骨的写照。况钟临终前叮嘱子孙,“膏腴竟作儿孙累,珠玉还为妻女瑕”,要求以清白传家......
发布时间:2025.06.16
弓刀千队铁衣鸣”,为我们勾勒出了宁夏的富饶美景以及作为边塞重地的独特风貌。遥想当年,宁夏这片土地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片神奇之地。诗中所要送别的主人公——出任灵武节度使的尚书卢潘,是一位颇具才华和建树的大唐名臣。韦蟾的这首《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使宁夏美名远扬,也使卢潘在唐诗的流传中......
发布时间:2025.06.13
那时的他已经回到祖国,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充满希望和力量……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1956年初夏的一天,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一场特殊的送别野餐会正在举行。草坪上,人们都在亲切交谈,只有郭永怀面色严肃,心事重重。突然间,他抱着一摞厚厚的文稿资料,来到篝火盆前,一页、三页、五页,......
发布时间:2025.03.03
在四川省甘孜县根布夏古城,有一幢红军战士居住过的房子,路过那里,偶尔能听到村里老人传唱着当地百姓送别红军时创作的歌谣:“杂曲河水长又长,哪有红军恩情长……”1936年,红四方面军从阿坝南下至名山,被国民党军队薛岳、李抱冰部阻击,之后退回泸定,后经康定,往道孚、炉霍而来。横断山系的村落......
发布时间:2024.09.20
故事中,最让人感动的人物。妮浩最后一次跳神,是为了祈雨而跳,为了众生而跳。“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她却不能为自己送别了。”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挽救别人性命。在她的眼里,她首先应该是一名萨满,其次才是一名母亲,一位妻子。一次次灾难......
发布时间:2024.06.11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在奋斗和收获中送别2023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4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联迪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向全市人民拜年!向关心、帮助、支持联迪集团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2023年,联迪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工委和滕发......
发布时间:2024.01.23
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乡情、爱情、人生,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在她的诗《送别》里写到,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感到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
发布时间:2023.11.15
为外甥要前往秦地长安,所以他认为弹秦筝相送最为恰当。秦筝所奏的秦声是怎样的——“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如此全情投入、徘徊不去的送别,或许也包含着诗人被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 古筝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广为流传,因在秦地最盛,所以又名秦筝。中国人毕竟是浪漫的,在制造出刚......
发布时间:2023.09.07
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幽咽的笛声与折柳送别的习俗成为经常相伴而出现的文化意象。 《说文解字》对“笛”字的解释中有“笛,七孔筩也。从竹,由声。羌笛三孔”之描述。应劭《风俗通义》引《......
发布时间: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