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024秒
得到快乐,甚至深受其害。可见,物欲过浓,得失心过重,会被物役,反失其趣。惟有与物淡然处之,方能体会到“趣独真”的妙处。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
发布时间:2025.06.19
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升为“立德树人,和合致美”的新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和”文化引领学校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天地之道而美于和”。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以“和”为文化主基调,打造学校文化体系。在“立德树人,和合致美”办学理念的......
发布时间:2025.04.23
方法,是察时顺变、顺天应时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中国智慧。“时”与“机”合,组成“时机”,恰逢其时,与时偕行。中国古人不但观察天地万物运行之道,还关注人情事变的规律。事物的“变”是必然的、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铺陈展开和演变更替的。人的行为在不违背天......
发布时间:2024.05.22
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万物皆备于我”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欲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反身而诚”的功夫。在孟子看来,每个人都具有天地万物之道,都有仁民爱物的本性,只要反躬自省,就可能恢复人的本性,尽力按照人的忠恕本性去做,一定能找到一条通向仁义的道路。这就把孔子的仁学思......
发布时间:2024.01.02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为人之道,知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淡然的心态,一种敬业的责任感。 天地人之道。《论语》的思想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无比的强大。孔子在教学期间无论面对......
发布时间:2023.07.27
”原则,统一教学规矩,这就要求每堂课都运用录像直播方式复制专任教师的课堂,循环播放。老子在《道德经》上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循环往复是天地之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提取艺术语言最根本的元素,不断以各种规律复制,做到“简洁但不简单”的过程与结果,然后再有选择的粘......
发布时间: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