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 用时0.017秒
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病人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病人,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人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子女的糖尿病患......
发布时间:2025.02.21
徜徉”更是引用了著名的孝道典故“老莱娱亲”,“老莱”即“老莱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其七十多岁时为了取悦自己的双亲,经常穿着彩衣、做着婴儿的动作来逗父母开心,其孝行广为流传,朱熹引用这个典故就是希望自己能像老莱子一样即使年老也要让母亲快乐。可以说,朱熹......
发布时间:2025.01.07
国大夫、一位楚国山野樵夫。钟子期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极高天分和修养,赢得身为大夫的俞伯牙的尊重,两人结为异姓兄弟。伯牙更是慷慨赠金,助子期孝养双亲,双方还约定一年后再见。一年之后,伯牙如约前来,却只能在坟前弹琴悼念子期。此时,一旁的村民不明就里,更不懂得琴曲中的悲伤,反当做热闹来看,......
发布时间:2024.01.23
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身为军人的林高峰深深明白家人心中的担忧和挂念,为了激奋和宽慰亲人,他也及时地将前方胜利佳音转报家中。10月3日,他写信给双亲报告近来部队在前线英勇杀敌取得胜利的消息:“本军在江南地方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天天与敌人打仗,不断的牵制敌人,且取得很大胜利”,让后方分享胜......
发布时间:2023.09.19
家风,为其绚烂多彩的人生打下了亮丽的底色。苏轼良好的家风,首先体现在他作为儿子,勤奋好学,志向远大。苏轼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莫过于双亲,父亲苏洵,人称“苏老泉”,27岁以后才发奋读书,三次失意于科场,绝意与功名而潜心经史学术文章。求学先做人,苏洵十分了解苏轼的脾气和性格,在......
发布时间:2023.04.17
“我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心里一天比一天沉重。这也严重影响了我的家庭生活,望着两鬓开始斑白的双亲、对我又爱又恨的妻子,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谈起自己的家人,周行万般惭愧。 周行,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二中队原队员,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日常监管责任辖区内在......
发布时间:2020.09.11
说。原彤彤告诉记者,刚接到指令时,自己也有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国家有难,作为一名党员,抗击疫情必须有我;而面对刚满周岁的孩子和身患恶性肿瘤的双亲,在加上奋战在外科一线的丈夫,内心有着无限牵挂……两难之际,是丈夫的承诺让她下定了决心:“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报名。放心,家里有我呢。保护......
发布时间:2020.04.08
体征。医务人员决定报警,家属却意图阻拦,征求解剖许可时也不愿配合。因为尸检结果一旦确认妻子死亡是丈夫所致,家中老人将无依无靠,孩子也会失去双亲。 在韩颖和同事再三的劝导下,家属终于同意解剖。尸检报告显示,妻子确是因丈夫暴力导致颅内出血而亡,“当时的场面很揪心,但我们是警察,在情......
发布时间:2019.05.21
诏令旌表,免除他的赋税和劳役,把他居住的村庄独枫里改名为孝行里。 郭世道的儿子郭原平,秉承了父亲的忠厚禀性。他会做木工,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雇主招待他吃饭,他想到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自己只吃咸菜下饭。有时家里没饭吃,他就整天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
发布时间:2018.01.25
经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 29岁那年包拯考中进士后,因为父母不愿意随其赴任,包拯竟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官回乡,侍奉双亲。 双亲去世后,39岁的包拯奋笔写下了一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
发布时间: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