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政府部门 > 司法局 > 工作动态

市农业农村局:凝聚法治之力 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时间:2025-10-15 来源: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十四五”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严格按照“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在农业农村系统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普法工作纵深开展。

农田种植常言到“三分种,七分管”,对于农作物的丰收,田间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农作物要长好,少不了人们的精心管理。同样的道理,法治宣传教育要搞好,普法工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详备的执行制度和具体的落实举措。

市农业农村局在构建普法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用心思,例如,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工作要点,明确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将普法融入执法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增加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压实普法主体责任,推动全系统构建起“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大格局。

严格落实局党组学法制度,党组书记带头学法,法律知识学习成为一个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党中央和国务院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等及时跟进学习。全体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常态化、日常化,“线上+线下”“集中+自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学习强国”“山东干部网络学院”“‘两述两考’学法用法云平台”等多平台齐上阵,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全包含,方式多样,目的就是要确保法律知识学习入心入脑。

二、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实现普法与执法相辅相成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对农业执法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农业执法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功能更多、标准更高,农业执法对“三农”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也更加突出。  

聚焦农业农村领域执法高效持续开展,严守执法人员准入门槛。以抓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为切入点,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进入行政执法队伍,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上岗执法。制定了《执法人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执法人员培训计划》等,在强化教育培训、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监督问责等方面下足功夫。通过严格的程序,将政治素质高、理论修养好、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留住用好,从而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

聚焦执法人员能力素质需求,加强干部队伍法律知识学习。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提升,通过培训班、专题学习等方式强化通用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执法办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指导参训人员全面掌握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精准适用涉农法律法规,特别是品种权保护、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情防控、农机安全使用等重点领域法律规,熟练灵活运用调查取证、文书制作等执法办案技能。聘请滕州市北京市冠衡(枣庄)律师事务所专业法律顾问对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全面提升法治水平。

三、聚焦乡村振兴,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法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成村民能听得懂、用得上的法律知识,是农业农村系统普法的重点,也是乡村普法的难点,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很多富有成效的普法实践。

厚植法治文化。根据农业农村部文件精神和省、枣庄市部署安排,为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渠道,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滕州市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认定工作,已实现100%涉农行政村居都有学法用法示范户。

心系农业生产。聚焦农业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先后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机“安全生产月”、“美好生活·法典相伴”、“严禁非法捕捞行为·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等宣传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禁用农药明白纸等宣传资料,在重要节点时间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解读农业农村法律法规。

一支支乡村治理主力军,一场场法治宣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为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展望未来,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在滕州大地徐徐展开。

人勤地不懒。今后,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坚持“依法行政、服务三农”工作理念,凝聚法治之力,努力提高乡村依法治理水平,用法治之力护航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