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政府部门 > 司法局 > 工作动态

市教育和体育局:普法守护孩子们的“当下”与“远方”

时间:2025-09-18 来源: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滕州市教体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全市“八五”普法规划总体要求,扎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等各项工作,在完善普法工作体系、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教育工作质效上下功夫、用力气,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健全工作机制,拧紧责任链条

推进普法工作,健全的保障体系是前提。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全局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局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路线图”,明确责任“任务表”,“领导挂帅、科室协同、学校落实的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工作体系现已成型。局党组每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结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每年制发《普法工作要点》,明确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重点普法目录,严格落实《滕州市“谁执法谁普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方案》。

抓好法治副校长工作,推动校园普法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加强与政法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完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聘任与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共建单位建设,实时调整充实法治副校长人员,对接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副校长普法宣讲活动,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市教体局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制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定期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普法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将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普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增强普法实效

“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始终是法治宣传的重点,更是教育系统的重中之重。为彰显“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市教体局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坚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将其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重点内容,同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中小学校长及教师队伍培训,着力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努力提升依法治教水平。依托“第一议题”制度、法治教育网、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系统、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介,组织全体干部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将党内法规纳入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党内法规专题辅导讲座。

在规范办学行为和依法治校方面,指导学校依法制定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落实校务公开制度,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三)创新普法形式,提升宣传质效

针对青少年这一“未来多数”,市教体局深知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大水漫灌”,需要针对性地“滴灌”,需要的是一个立体的、连续的、广泛的,涵盖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与一体的教育体系。为此,市教体局严格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做好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方面落实到位,加强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法治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构建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体系和内容。

丰富法治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和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宪法宣传周”“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法律专家等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图书角等,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鼓励学校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如法治小品、法治歌曲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法治精神。开展“法治示范校”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法治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家、校、社协同普法。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普法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与司法、公安等政法部门的合作,组织学生走进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参观、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体验。

目前,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形式日渐丰富,青少年的学法兴趣逐渐浓厚,“沉浸式学法、“滴灌式”普法在滕州中小学校园已成常态,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法律像是泥土里的种子在学生心里扎根发芽,茁壮成长,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守护莘莘学子,为他们的“当下”和“远方”遮风挡雨。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