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市民政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兼爱民政·法润民心”民政法治工作品牌创建为牵引,以法治护航民政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以法治保障彰显民政民生温暖底色,推动法治护航民政改革、保障民生、赋能事业发展。2024年7月,滕州市入选为全省民政法治工作联系点,9月29日,全省民政法治工作联系点调研座谈会在滕召开。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证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工作能否落地见效,责任体系是关键。为理清工作思路,有效开展工作,市民政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事业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民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发本系统“八五”普法规划,连续出台年度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指导基层单位抓好落实并形成日常宣传机制,法治宣传教育成为民政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成立市民政局实施“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地生根,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全面铺开。
一个组织保障有力,责任体系健全、目标规划明确、创新成效明显的普法宣传格局,在民政系统已然明朗。法治前行的道路永无止境,市民政局陆续创新打造“民政法治工作联系点工作室”,编制《民政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汇编)》,成立民政法治专家库,各领域法治专家参与民政法规政策的评估、论证等环节,协助推动立法调研成为新常态。
二、聚焦“关键少数”,狠抓干部学法用法
民政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涵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多个方面,必须确保每项工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依法行政是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随意决策和违规操作。因而,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学习势在必行、迫切需要。
市民政局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明确学法任务。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结合民政“解决民生、发展民主、维护民利”的工作职责,加强宪法的学习,着力提高宪法意识。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专题学习。
深入学习宣传与民政工作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组织民政干部职工开展自学或集中学习,督促检查学习情况,确保学习效果;运用网上学法用法和无纸化考法系统,推动局机关及基层各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工作,组织28名法治骨干参加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学习,全部取得山东省行政执法证;组织全局在岗在编干部职工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普法考试”;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在线答题及知识竞赛活动,积累法律知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拓宽普法思路,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工作和千千万万老百姓“常交往”,普法普在民生兜底服务中在合适不过。市民政局聚焦主业,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要求,将普法与民政工作依法治理相结合,在服务过程中广泛宣传与民政事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对民政政策的知晓度。
(一)开展老年法律法规宣传。在民政系统组织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利用春节、敬老月、法律宣传日以及“端午粽飘香·银龄享安康”等大型活动节点组织开展老年人文艺汇演、各类体育比赛等重大活动,邀请市融媒体等多家平台进行实地采访,广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我市关于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弘扬敬老爱老良好社会风尚。采取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散发维权资料,大力宣传和解答《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年人切身感受法律的正义,增强老年人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意识。
(二)深入基层开展救助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手册、利用集中培训、普法主题宣传、入户调查等活动,将政策资料发放到基层民政服务窗口和民政服务对象手中,不断加强依法行政体系制度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低保、临时救助、婚姻登记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业务,推行“互联网+民政服务”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6大类计133项,进一步简政放权,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利用重大祭扫节日开展殡葬法规宣传及服务工作。殡葬文明重在引导,为深化殡葬改革,优化和提升殡葬行业服务管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殡葬权益,全市各级民政和殡葬服务单位充分利用清明节祭扫期这一有利时机,以广播、电视、报纸、户外LED屏等媒介为阵地,通过召开新闻通报会、制作宣传动漫、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册页、推送动态消息、开文明祭祀倡议、邀请新闻媒体及时推送清明节生态殡葬、安全保障、优质服务的动态消息等进行殡葬管理条例的宣传,文明祭祀、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围绕政策宣讲、心理辅导、生活帮扶等多个方面开展“赋能荷娃快乐成长”、“荷娃”反校园霸凌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依托全国区域性救助管理中心试点建设,健全“1+21+X+N”多元救助网络,建立“15分钟救助圈”巡查机制,设立寻亲工作室、百处“暖心窝驿站”等规范化服务点,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等活动,推动救助管理制度化、网格化、协同化发展。
(五)推动社会组织公益普法。以社会组织集中培训、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等工作为载体,通过口头授课、发放宣传资实料、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面向广大社区网格员、市属各类社会组织法人积极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各类社会组织要把面向服务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法治宣传。除动员社区与社会组织联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外,积极与各业务主管单位、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建立各业务主管单位、各相关部门横向联合,各级民政部门纵向联动的法治宣传和以案说法工作机制,各业务主管单位及各相关部门动员各类社会组织成为法治宣传的“先锋”,实现学联互助、共同进步。
推进民政法治工作是保障社会公平、提升行政效率的关键路径,市民政局将继续坚持法治先行,将普法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持续讲好法治“小故事”,奏响民生法治“大合唱”,惠及千万家庭,以新的成效推进我市民政系统法治学习和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惠民生。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