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抓手。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滕州市总工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职工群众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工作机制,拓展普法工作路径,提升普法工作实效,形成了具有滕州特色的工会普法工作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全市职工法治意识明显提升,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显著增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0%,劳动关系和谐度位居全市前列。
一、提高政治站位,构建普法责任长效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滕州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普法工作纳入工会工作全局统筹推进。成立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法治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每年制定《滕州市总工会普法工作计划及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责任分工,确保普法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保障经费投入,夯实工作基础。为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开展,市总工会将普法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专项用于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资料印制等工作。近年来,累计印制《工会法》《山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山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职工维权手册》《劳动合同法解读》等普法资料2万余册,为普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此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源,探索“工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普法工作可持续开展。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普法能力。市总工会深知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普法队伍是做好普法工作的关键,专业队伍建设应运而生,市总工会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组建了由50名专业律师、20名工会法律工作者和100名法律志愿者组成的“工会普法讲师团”,定期开展法律培训和政策宣讲。同时,在企业工会中培养“劳动法律监督员”千余名,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近年来,累计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工会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普法能力。
二、创新宣传形式,提升普法教育实效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发挥示范作用。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坚持以上率下,将法治学习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至少开展4次专题学法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形成“头雁效应”。同时,将法治教育作为工会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每年组织全体工会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打造“互联网+普法”新模式。为适应新媒体时代普法需求,市总工会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模式。线上,依托“滕州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齐鲁工惠APP平台,开设“法律微课堂”“以案说法”等专栏,推送普法知识、普法视频及相关内容60余期;联动全总职工之家APP,提供在线咨询、案例解析、法律测试等服务,覆盖职工5万余人。线下,利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普法讲座、法律体检等形式,增强普法互动性。近年来,累计举办线下普法活动120场,惠及职工10万余人次。
聚焦重点群体,开展精准普法。针对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市总工会联合人社、交通等部门,开展“送法进工地”“送法进驿站”等专项活动,重点宣讲劳动权益保障、工伤保险、欠薪维权等内容。同时,在物流园区、外卖站点等劳动者聚集地设立“流动普法站”,提供“面对面”法律服务,累计为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深化维权服务,推动普法与维权深度融合
健全法律监督体系,源头化解争议。扎实推进“一函两书”制度,建立县级以上法律监督组织1个、基层工会法律监督组织1000余个,培训劳动法律监督员2000余名,构建了覆盖市、镇街、企业三级的法律监督网络。2024年7月,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滕州市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处流程,推动劳动争议源头治理。近年来,通过“一函两书”制度督促企业整改违法用工行为200余起,有效预防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提升调处效能。为破解劳动争议“单打独斗”难题,市总工会创新建立“工会+人社”“工会+法院”诉裁调对接机制,在全市各镇街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21个,形成“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2021年以来,通过诉裁调对接机制化解劳动争议17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80%。在每一起案件调处中,调解员坚持“调解+普法”相结合,既化解矛盾,又普及法律,实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维护职工权益。市职工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线上咨询+线下服务”一体化维权平台,工作日安排执业律师值班,为职工提供“零门槛”法律援助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代写、仲裁诉讼等全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近年来,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余件,帮助职工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针对劳动争议增多的情况,市总工会开展“入企普法护航”百日行动,组织工会干部和法律志愿者深入企业排查矛盾风险点235个,帮助企业解决困难805个,指导536家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妥善处理职工信访诉求287件,为职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10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今后,市总工会将站在新的起点,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为企业稳健发展和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注入更强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