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的春风吹遍滕州大地,一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滕州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锚定“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核心目标,将普法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血脉,通过顶层设计强基、精准施策增效、创新驱动赋能,让法治阳光照亮城乡每个角落。

如今的滕州,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法治实践蓬勃发展,先后荣获省“八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联系点等多项荣誉,姜屯镇沙东村、鲍沟镇坝前村跻身“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1 人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13 个集体、27 个个人斩获省市表彰,为“中华善城、现代滕州”强势崛起筑牢法治基石。
滕州市深谙“谋全局者方能谋一域”,以系统思维搭建普法工作 “四梁八柱”。制度层面,《滕州市“八五”普法规划》《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等文件密集出台,普法工作考核机制同步完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 7 次专题部署,让普法与城市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经费保障上,每年按每人不低于0.8元标准足额拨付普法经费,30.5万元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精准投入,为普法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队伍建设更显专业底色:48名优秀法律人才组成的专家库、207名覆盖全市200余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阵容强大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 一支“专业 + 志愿”的普法铁军已然成型。“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地生根,各部门普法清单清晰明了,镇(街)部门“一把手”现场述法成常态,“齐抓共管”的普法大格局在滕州大地蔚然成风。
“普法不是大水漫灌,要像针灸一样精准发力。” 滕州的普法实践深谙此道。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走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委党校课堂,成为干部提拔、人才优选的“必修课”。15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800余场宣讲、4万余人次干部培训,让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宪法与民法典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900余场宪法讲座覆盖20万人次,2024年承办山东省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法润齐鲁”优秀作品巡演引爆城乡;连续5年的“民法典宣传月”中,《大众看“典”》60期短视频全网热播,1500余场主题宣传让“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走进千家万户。
针对不同群体的“定制化”普法更见匠心:领导干部任前宪法宣誓、7893人参加法治素养测试,“关键少数”带头尊法;2000余场青少年法治活动、20万人次学生参与,“蓝・荷”“蓝・盾”等保护品牌护航成长;1656名“法治带头人”、3534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1112家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点亮乡村法治之光;3万余名行政执法人员接受系统培训,让规范执法成为最好的普法。

漫步滕州,法治文化阵地星罗棋布:15个市级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镶嵌城市肌理,33个镇街主题公园各具特色,1491 处村(社区)法治阵地实现全覆盖。姜屯镇沙东村法德文化广场等5处获评“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563 个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课堂”。
文化赋能让普法更有温度:墨子法治思想征文、206幅法治书法作品、169部“我与宪法”微视频,让传统文脉与法治精神交相辉映;柳琴戏法治小品、剪纸普法作品、面塑法治人物,“非遗 + 普法”的创新组合,让3000余场巡演场场爆满。

新媒体矩阵传播力持续攀升:滕州市公安局《反诈集锦》、生态环境分局《环保那些事儿》系列短视频圈粉无数,消防救援大队微视频斩获全国一等奖;《普法小课堂》精准解读妇女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解放大桥、万达广场等地标投放8000余条普法短视频,“报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让法治声音无处不在。
普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滕州91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中,5个国家级、16个省级示范村(社区)发挥标杆作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遍地开花。15个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争议预防化解中心等阵地联动发力,“名人调解室”“青少年法律维权站”筑牢和谐基石。
以案释法让法治更可感知:900余场以案释法活动、“不罚轻罚”典型案例汇编印发,让群众在鲜活案例中明辨是非。20名党政一体法律顾问5年办理110余件涉诉案件,400余次企业法律讲座、3300余次法律咨询,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滕州的普法工作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法治信仰融入城市基因。这幅以普法之笔绘就的法治画卷,必将为“中华善城、现代滕州”的强势崛起,铺就更加坚实的法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