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拓宽困难人员就业渠道,兜牢民生底线,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的保障。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促振兴,真正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工作办实办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通过创新举措,围绕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改革传统的以村居为单位的生态公益岗分配安置模式,创设“尚善”生态公益岗品牌,在镇街层面进行整体打包设岗。截至目前,滕州6777人公益岗已实现人员全面上岗。公益岗人员上岗以后,在疫情防控、生态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岗位守护了大民生。
设立“两库”。以滕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内5条骨干河流、29个大中小型水库、54个保护山体、12个水源地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等区域为依托,梳理综合性生态单元,形成生态公益岗项目库;以项目周边村居群众为主要筛选对象,根据人员的年龄、特长、居住地、身体状况等要素按照大类进行划分,设置了3950人的生态公益岗人力资源库。
一体化匹配。在生态公益岗实施安置的过程中,依托生态公益岗项目库,进行整体打包设岗。即依托项目库中某一项目,由项目所在镇街根据生态保护目标提出用岗申请,在市级人社部门指导下,利用生态公益岗人力资源库进行精准匹配。根据打包设岗,一体化匹配的原则,从生态公益岗人力资源库中依照岗位种类、居住地远近等要素进行精准匹配,短时期内即完成了生态公益维护队伍的创建。对于涉及多个镇街的生态维护项目,进行市级统筹设岗。
“挂钩”管理。将人员培训与上岗进行挂钩,针对不同类别生态公益岗位要求,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将岗位人员设置与管护面积、管护对象相挂钩,实行生态公益岗动态管理机制;将生态公益岗的工作成效与整体生态维护目标挂钩,形成“一荣俱荣”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