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滕州市人社局通过实施“三三三”工作法,持续集聚壮大各类人才队伍,努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为加快“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实施“三类引才”,大力集聚“高精尖缺”人才队伍。一是开展“精准引”。定期开展人才需求征集活动,瞄准我市重点企业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需求,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并多渠道发布,今年以来共征集岗位132个,各类人才需求558人。深入落实“企呼政应、接诉即办”机制,为金晶玻璃、国恒机电等重点企业精准推送各类人才信息500余条,构建起招才引智新通道。二是强化“平台引”。实施筑巢引凤计划,做好平台载体建设,目前我市共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3家,省专家服务基地1家,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家。积极引导企业发挥平台聚才作用,协助益康药业、合易食品成功引进博士后3人。三是扩大“自主引”。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充分挖掘岗位需求,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国企招聘、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用好补贴补助政策,推动本硕博人才队伍数量倍增。2021年以来,共引进博士11人,硕士448人,大学生7925人,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二、推进“三大工程”,积极优化本土人才结构。一是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实施分类分层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建设。2021年以来,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5.16万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认真落实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我市共9人通过职称评审“直通车”获评高级职称。二是打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升级需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全方位推行企业自主评价、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项目,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021年以来,全市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能够独立开展自主评价工作的企业达到25家。三是争跑重点人才项目工程。为切实发挥重点人才项目在培养集聚人才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项目申报,强化精准指导、精确把关、精心评审,全面抓牢人才项目申报全流程各环节。目前,全市成功申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类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技术技能大师3人、齐鲁首席技师22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4人、枣庄市首席技师45人。累计选拔滕州首席技师68人,滕州市金牌技能人才11人。一批重点人才项目的实施,优化了我市人才结构,有力的助推了全市产业大发展。
三、创新“三项模式”,努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配齐配强78名人才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落户、社保、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提供绿色通道,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累计为39名高层次人才成功申领“山东惠才卡”,为28名高层次人才申领“枣庄惠才卡”,为11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创新政策兑现模式。推行“政策服务找人”机制,对来滕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在兑现上级补贴的基础上,滕州市级财政再给予岗位补贴,并取消大学毕业生择业期限制。今年以来共发放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225.9万元,岗位补贴243.36万元,购房补助29万元。三是创新创业保障模式。打造创业交流平台,自2020年起,滕州每年自主举办创业大赛,累计参赛创业项目350余个,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和创业成果,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