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院长用热心和专业为我伸张正义,我终于拿到了我的血汗钱!”许某拿着调解款十分激动。这是日前发生在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张鹏”调解工作室的一幕。许某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公司因经营效益不佳,拖欠许某半年工资未发,与公司协商无果后,许某来到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在案件立案后,“张鹏”调解工作室主动靠上进行调解,在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的多次调解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6月28日,公司当场支付了调解款。
近年来,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依托“张鹏”调解工作室,全面贯彻落实枣庄市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试点暨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争议预防协商调解工作,不断探索提高调处效率,有力维护了全市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稳定。
以“张鹏调解工作室”为点,打造专业调解品牌。
“张鹏调解工作室”团队带头人张鹏,现任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多年的调解工作使他总结出了“三讲一换位”调解工作法,即一讲法、二讲理、三讲情,再换位思考,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肯定,张鹏先后获得滕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最美人社干部”等荣誉称号。2020年,山东省内首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劳动人事争议专业调解工作室——“张鹏调解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以主动介入为着力点的调解优势,实施除确认劳动关系外的全部案件先行调解全覆盖模式。采取庭前、庭后全程调解,电话、面谈多种调解,调解员、仲裁员合力调解的工作方式,有力提高了案件的调解效率,同时也减轻了仲裁员的办案压力,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
以镇街、企业调解组织为线,完善就近化解路径。
2021年“听竹”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张鹏”调解工作室的引领下,北辛街道等17个镇街、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的“听竹”接待窗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委员会)等均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相继开展工作。相比仲裁机构的严肃性,乡镇(街道)和企业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第一线,具有亲近性和便利性的显著优势。基层调解组织始终坚持协商为主、调解优先的原则,对劳动者追索工资、补偿等一般争议案件实施“一窗受理、接诉即办、分类施策、协调联动”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处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这些争议就近、就简地解决在基层组织,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听竹”工程建设为面,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
郑板桥有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听竹”工程的理念即取自于此。在枣庄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精心部署下,“听竹”工程的实施为乡镇、街道和企业的调解组织注入了精神之魂。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1年“听竹”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张鹏”调解室的带动下,创立了“交心”调解室、诺善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30个,滕州市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化解案件660余起,其中集体性案件26起,快速、专业、有效地调处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一条解决争议的“绿色通道”,受到各方当事人的一致称赞。
下一步,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打造工作基础好、制度机制全、办案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品牌;点点成线,全力推动乡镇、街道和企业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的就近化解路径;线线成面,全力构建全市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暨金牌调解组织广覆盖格局,维护全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张鹏 张耀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