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滕州市竞技体育学校受邀参加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主办的全国体校校长培训班,并作典型案例分享,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秘书长杨志永在培训班上予以点名表扬。2023年以来,滕州市锚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以体教融合为有力抓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校校联动的格局,走出了一条“从融合到重塑、从体育走向教育”的系统改革之路,为全国县级体校高质量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滕州样本”,相关经验做法被《新华每日电讯》《德育报》《山东教育报》等宣传推广。

一是以融合为主线,高位统筹、打通壁垒,让政策保障塔基“更牢”。在强化政策引领与组织保障方面,滕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体教融合要求,成立专门班子,高位统筹、科学谋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落实“六声”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文化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夯实学校体育、完善赛事体系、深化体校改革提供政策指引,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巡察办、编办、教体局、人社局、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形成了上下贯通、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2023年10月,滕州市竞技体育学校正式划归市教体局直接管理,校长被任命为市教体局党组成员,结束了长期由体育系统单一管理的局面,完成体校管理体系历史性转变,推动“体校办体育”向“学校办体校”转型,教育与体育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势互补,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以赛事为杠杆,资源下沉、强化支撑,让中小学生参与“更多”。在青少年体育普及与赛事创新方面,滕州市统筹推进体校引领、体教协同,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以体育人体系。资源精准下沉。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小学校竞技体育指导员、市队校办制度,组建42人指导员队伍,分包21个责任区,覆盖全市198所中小学校,建设86个专项训练点,开展“送教上门”课程460余节,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网络,使体校成为辐射带动区域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关键枢纽,既实现了专业资源“下沉共享”,为青少年体育人才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更以竞技体育带动学校体育蓬勃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优化赛事体系。创新实施“六声”教育,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推行学校、学区、市级三级联赛制,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开展赛事1900余场次,参与学生50余万人次,营造了“校校有项目、月月有赛事、生生有特长”的浓厚氛围,运动场的呐喊声、爽朗的笑声充盈校园。近年来,滕州市级中小学运动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设立青少年竞赛项目17项,参赛运动员超过1万人次,今年又增加至18项,运动会已由单一田径赛事升级为综合体育盛会,学生体育参与度和学校办学活力显著提升。体质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青少年体质逐年增强。

三是以创新为驱动,培育特色、激发活力,让后备人才培养“更优”。在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方面,滕州市竞技体育学校聚焦“融合促重塑”,学训并重,协同育人,全力培育滕州特色和优势项目。学校先后完善管理制度30项,推行“跨项目听评课制”,促进教练员向“育人型教师”转变;与多所名校结成教学联盟,教师互派,课程共建,文化课及格率提升至70%;常态化开展“送教助研”“冠军面对面”活动,跆拳道、摔跤、举重等项目优势彰显,锻造出一大批优秀运动苗子,先后有9人入选国家队,21人入选省队,72人入选省体校,培养输送的学生先后荣获世界级金牌16枚、亚洲级金牌5枚、国家级金牌28枚、省级金牌30枚,学校2023年获评“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在中国跆拳道协会近期组建的“备战洛杉矶奥运周期国家跆拳道队2025年第一期集训营”中,徐蕾、李忍忍两名运动员成功入选。凭借开放办学的活力、体教融合的实效与亮眼的育人成果,学校已成为全国县级体校体教融合改革的鲜活样本,更成为滕州教育综合改革的生动注脚。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