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中小学科创教育动态】赋能·融合·创新——文化路实小“一核四域双驱”开物社课程实践探索

时间:2025-08-21 来源:宣传信息科

    走进滕州市文化路实验小学校园,科学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科学不是课本上遥远的名词,而是触手可及、鲜活生动的日常。这一切,源于学校多年来独具特色的“一核四域双驱”科学教育实践探索与坚守。

一核深植:博悟赋能,点亮科学探索的心灯

“博悟赋能,对我们而言,是让科学教育回归育人本源。”刘冬梅校长在谈起科学课程建设时说,“科学课不再是简单的公式记忆,而是孩子们精彩的科学探究,是在反复试验中理解科学原理的喜悦,科学赋能就是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火种,赋予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能力。”

四域深耕:精耕细作,构建科学生态圈

(一)课程创生:双轨并行,让知识活起来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上,文化路实验小学下足了“融合”功夫。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让科学知识“活”起来。在“科技+”“科创梦”课堂,“无人机精准操控”“机器人编程”“智慧交通”,这些源自真实生活的项目,让学习有了温度和意义。“教室光线智能调节系统”“格物云盒智能项目组”沉浸式的趣味科学体验,为幼小心灵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二)活动赋能:全域浸润,让热情燃起来

科技活动在文化路实验小学不是点缀,而是常态和盛典。每周的“科普小舞台”、每年的科技狂欢节、“七个一”工程,让校园化身科技乐园。每一次科技活动都清晰地记录着孩子们科学探索的足迹。这种全员参与、多维体验的模式,让科学素养的滋养无处不在。

(三)师资锻造:阶梯成长,让科学领路人强起来

科学教育的腾飞,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文化路实验小学实施的“1453”教师成长工程,让青年教师站稳了科学的讲台。“教学大比武”“强课提质”“跨学科主题教学”深度教研,让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学校拥有省市级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12名,一支理念新、能力强、肯钻研的“双新”科学教师队伍已然形成。

(四)场域重构:空间赋能,让创意飞起来

学校精心打造的“达人”科技体验馆等科学教育场域,本身就成为无声的育人者。闲暇时间、课辅时光,常能看到学生自发聚集在这里沉浸式探索。孩子们自豪地说:“这里就像我们的另一个家,想法在这里可以变成现实。”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访学团队沉浸在“科技+”特色课程体验中心,参与无人机编程、机器人协作、乐高搭建的创意科技活动,彰显着学校科技创新教学领域的深度与高度。这场跨越千里的科技研学活动,见证了京滕两地学生在科学领域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双驱并进:汇聚合力,让成长加速跑

文化路实验小学校内外资源整合,为孩子们体验课本之外的知识与素养铺就通途,家长专业委员会志愿者、学校专业科创教师、校家社教联体成为科创教育的坚实后盾,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驱动引擎。

多视域评价赋能科技素养提升,成为科学教育核心驱动的新引擎。对师生的评价,不只关注一节课、一张证书……而是更注重师生发展的“三维坐标”,这种立体评价,让每位师生的成长都清晰可见。

硕果盈枝:精彩绽放,沃土孕育新希望

深耕细作,终得满园芬芳。学生素养拔节生长,近三年,学校获评山东省优秀科普示范学校、枣庄市校园科技馆、山东省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第二届山东省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枣庄赛区)优秀组织奖。多项科学类立项结题,更培育出200余名科创小达人,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项300余项。学校开物社科学社团建设、科学乐考及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经验在全市推广。

站在新的起点,文化路实小目光坚定。继续深化“博悟赋能”内涵,构建更科学的课程体系,拥抱智能时代,探索AI赋能科学教育管理,推动“开物社”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深度的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路实小科学教育新范式。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