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 学年,滕州市竞技体育学校更新办学理念、实施精细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在特色党建引领、管理融合实践、教学训练培养、赛事人才成果等方面成效显著提升,实现从“体校办体育”到“学校办体校”的根本性转变,稳步推动学校发展迈向新高度。
一、特色党建引领成效显著提升。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包靠运动队活动,陆续打造“金牌路上党旗红”“红色志愿宣讲,凝聚体育力量”等特色支部品牌。相继举办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及“亮绩赛绩”成果展示交流会议。

二、管理融合实践成效显著提升。秉持“向管理要好成绩、向制度要规范化、向落实要高质量”的办学理念,以精细化管理推动质量提升,构建教学、训练、德育、安全等制度体系。推行“班主任主责、教练协同”的立体育人模式,建立每日反馈机制,关注学生情绪与成长状态。开放交流共促发展,省体育局领导莅临学校调研指导,枣庄市体校、山东美术出版社、市内各中小学校等20 多个单位来校交流。在体制重构、管理创新、生源拓展等方面形成办学新路径,新华社、《山东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推广发展经验,在全市作典型发言。获评全市教育体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教育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先进单位、年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创城工作先进单位。

三、教学训练培养成效显著提升。推行“学训并行、主副互补”教学机制,破解“重训练、轻教学”难题,文化课和训练课穿插安排,实现文化素养与竞技技能同步提升。与优质学校结成教学联盟,邀请骨干教师“送教上门”,组建跨校教研团队,文化课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开展“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校规校纪”专项培训行动,践行“三严三优”(严选、选优;严进、扩优;严管、培优)选培机制,全域选拔优秀体育新苗。坚持“项目归类、梯队建设、科学分级”原则,科学调控训练强度,常态化开展教练员互学互评、质量检查等活动,与多所学校相互学习交流,优化训练模式,提升训练水平。

四、赛事人才成果成效显著提升。体教融合改革促进管理效能提升、师资能力增强、生源质量优化,70%以上在校学生获市级以上赛事奖项,国家队集训7 人,省队训练9 人,向省、市体校输送 56 人,本学年输送的运动员共斩获国家级及以上金牌13 枚、省级金牌 11 枚。发挥市竞技体育指导员指导引领作用,21 名专业教练常态化进驻全市中小学,指导日常体育教学,一年累计参与赛事活动186 余场次、开展“进校园”体育展示课 69 节,打造了“武术特色学校”“少年跤王”“小小举重手”等体育品牌。承担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组)12 个项目的比赛任务,在举重、摔跤、柔道、网球、水上、拳击、武术项目比赛中共获金牌108 枚,在枣庄市领先,多个项目创历届枣庄市运会最佳成绩。

下一步,市竞技体育学校将强化师资、优化教学、拓展赛事,深化校际交流,推动学校持续进步,奋力绘就新时代体育育人的“滕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