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以“全面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师德师风评价、全员育人评价为基,通过更新教学教研观念、升级教学基本功评价、丰富教学特色评价、创新教学科研体系评价四大维度,构建“一核二基四翼”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师德师风评价为基,筑牢教师的师德涵养力。构建“三评三促”师德师风评价机制,以制度约束、过程追踪、成果激励强化教师职业伦理与教育使命。制定《师德师风考核细则》,明确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负面清单,将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通过“师德故事分享会”“榜样教师评选”等特色活动,建立学生、家长、同事三方匿名评议机制,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问题“零容忍”,筑牢师德底线。
以全员育人评价为基,厚植教师的责任担当力。推行“五育融合”的全员育人评价体系,构建多主体协同、多场景联动的育人责任网络,强化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意识。建立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同育人档案,将活动参与度、学生反馈、育人成果纳入评价指标,形成跨学科育人合力。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评价网络,推动育人责任从校内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
以更新教学教研观念为翼,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力。对校本教研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和重构,打造校本教研新样态。强化理论学习评价。制定详细的理论学习计划,构建“理论-政策-实践”三位一体的学习框架。建立“双本双评”学习评价制度,引导教师精读两本专业著作,并提交结构化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知识测试,运用知识图谱检验教师理解深度。实施课堂实践评价。成立课堂教学观察小组,实施“推门听课+主题研讨”双轨并行机制,从不同视角观察课堂;建立即时性口头反馈、48小时内书面诊断报告、月度教学案例研讨“三反馈”机制,形成完整的课堂闭环;建立教学反思递进式评价机制,实施“周反思-月分享-季评比”三级管理,创设“反思案例库”,促进教师经验共享与专业成长。
以升级教学基本功评价为翼,强化教师的课堂实施力。推进教学基本功迭代升级,构建“赛训评”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全面激活课堂实施力新动能。开展教学设计评比大赛。采取年级组初评、专家团终评的双轨评审机制,编纂优秀教案专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完善教师成长数据系统,并将教学设计创新能力纳入职称评聘核心指标体系。开展专项课堂教学技能考核。构建“四维十二项”课堂教学技能评估模型,涵盖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技术融合、课堂管理四大维度,采用“专家+同行+学生”多元评价模式,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对未达标教师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以丰富教学特色评价为翼,激发教师的成长内驱力。构建“双轮驱动”教学特色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闭环评价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特色课程开发评估。学校以“361”校本课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三维三阶”课程开发评估模型,三维即地域文化(滕州历史与非遗技艺)、学科融合(STEAM 教育)、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三阶包括课程开发阶段,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可行性论证;实施指导阶段,建立“高校教授+非遗传承人+教研员”的专业导师团队,通过工作坊、案例研讨等形式进行过程性指导;成果评价阶段,以学生满意度、同行认可度、专家专业度、社会效益为评价指标,采用量化问卷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示评价。学校实施“三航计划”(启航、领航、远航),建立教师教学风格发展梯队。通过“新课堂达标”活动(推门课诊断、示范课引领、创新课竞赛),借助课堂观察量表、教学叙事分析、学生成长追踪等多元评价方式,系统诊断教师教学风格特征。搭建展示平台(微课资源库、微信公众号专栏、教学直播端),将优秀教学案例转化为校本研修资源。
以创新教学科研体系评价为翼,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力。学校着力打造“四级四维”(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教育管理课题、社科联课题和教育学会课题)教学科研评价体系,秉持科研带教研、项目出特色、课题出成果的思路,组织和动员各学科组至少开展一项校级及以上级别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踊跃参加课题研讨与实践,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一核二基四翼”教师评价体系的实施,荆河街道滕南中学的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山东赛区金牌学校、山东省中小学体育联赛突出集体、枣庄市教育系统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山东省课程改革二等奖、枣庄市基础教育成果奖,20余位教师获评滕州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6位教师获评枣庄市新时代骨干教师,8个创客团队获评“省级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