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按照市委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专班办公室部署要求和中心党委排档计划安排,2025年建筑业系统“干部讲堂”在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心行业发展科科长黄婧领学了《建筑业持续发展 建设成就惠及民生——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中心党委班子成员,中心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东方事务所、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讲堂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步入新发展阶段,生产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持续迈进。
讲堂强调,建筑业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
一是生产规模快速扩大。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建筑业作为最早复苏的产业之一,在完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完成总产值31.6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9%。
二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75年来,建筑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风险挑战,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三是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建筑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国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到15.8万家,实现了行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吸纳就业作用显著。建筑业不断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到2023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5254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2023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15.4%。
讲堂指出,建筑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3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38.2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01.7倍,年均增长16.7%。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建设,“中国建造”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讲堂强调,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成就惠及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图 赵振厚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