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市委编办 > 工作动态

枣庄滕州市委编办三措并举 护航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9-11 来源:

为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枣庄滕州市委编办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学校布局、支持职业教育等措施,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科学精准配置,不断提升使用效益。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教育体制机制。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动态调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针对教师编制区域性、结构性矛盾,充分挖潜现有编制资源,积极申请上级周转编制,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充分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动趋势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协同推动学校教职工编制和人员调整,使其适应生源数量变化,健全教育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近年来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914名,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保障教师队伍稳定性。二是理顺职能,提升教育工作协同性。面对市竞技体育学校长期处于教育体系边缘、招生渠道狭窄和管理体制不顺的困境,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将其调整为市教育和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破解了市竞技体育学校“边缘化”困境,成功打通了政策、资源、人才三条通道。同时,进一步理顺相关工作职责,有效促进教育和体育深度融合,化解了以往“重训练、轻教学”的结构性矛盾,市竞技体育学校一跃成为全省“体教融合”的样板校。三是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对口帮扶、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持续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教师资源重点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让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目前已参与教师交流轮岗1230余人次,建成联盟学校73对,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二、统筹资源配置,优化教育布局结构。结合全市教育设施、设备和师资等办学资源分配现状,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科学规划教育布局结构。一是精简小规模学校,统筹城乡教育布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经过审慎研究,整合撤并党山中学、东阳温小学等40所中小学事业单位建制,统筹做好撤销学校的编制、教师调整事宜。二是扩容新校区,满足城区教育发展需求。新设立市振兴路实验小学、文化路实验小学、育才中学3所学校,将北辛街道北辛中学通盛路校区独立设置为北辛街道通盛路北辛中学,并为其调整事业编制220余名、教师206人,有力解决了滕州市区北部小区和村居学生的上学难题,有效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区域内办学水平。三是规范设置,构建教育保障网络。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决策部署,结合市教育和体育局申请,将文化路实验小学、育才中学转为公办学校,并将规范管理要求贯穿于民办转公办的全流程,为两所学校科学核定调整人员编制,保障其规范运行,推动民办教育资源有序转化为公办教育力量,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筑牢制度基础。

三、聚焦教育多元,赋能职教创新发展。立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全市职业教育倾斜机构编制资源。一是推动继续教育发展。为切实落实《山东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优势,在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加挂滕州市开放大学牌子,两所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校一体”办学,面向基层干部群众、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发展,为健全我市继续教育体系、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就业贡献力量。二是优化调整职业教育备案管理数。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情况,以及高等学校有关机构编制事项政策,合理核定职业院校职工编制,赋予职业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三是倾斜用编进人计划。将用人计划精准向职业院校倾斜,支持职业院校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枣庄工程技师学院、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三所职业院校新招教师220余人,切实充实职业教育师资力量。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