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委编办坚持党建引领,以“三聚焦三提升”为抓手,围绕中心大局,强化改革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深化“三型”机关建设,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聚焦能力作风,提升精研意识,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学”字为先,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理论武装和专业素养。党纪学习教育明方向。通过正反案例、视频、现场教学、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学习教育17次,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廉政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履职清单强基础。坚持人岗相适,开展轮岗交流,建立定岗定责履职清单,明晰职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使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各负其责;全员攻坚重实战。推行重点工作全员参与、专班推进机制,通过“全员大练兵”引导干部职工在机构改革等重点难点工作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比学赶超强氛围。推动“干部上讲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履职清单,制定年度计划。通过岗位业务大家讲,引导干部职工学深理论政策、学精业务工作,推动以讲促学、以学促干。
二是聚焦职能定位,提升精品意识,深化“创新型”机关建设。将创新理念融入机构编制日常业务工作,鼓励创新,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服务全市中心大局中有新突破。创新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规范。通过发放机构编制纪律提醒函,推动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纳入党校主体班次等方式,深入开展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预防教育;扎实开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设置情况专项检查,用好机构编制事项执行情况报备工作机制,开展机构改革评估验收,强化对机构编制事项的跟踪问效,不断规范全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创新推动镇街行政体制改革,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境。纵深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相关探索实践在上级机构改革验收评估中得到高度认可。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镇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向21个镇街投放编制128名。推行镇街岗位化运行机制,各镇街综合设置35-45个岗位,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形成了“人岗相适、人尽其用”的工作格局。同时,研究印发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市直部门派驻机构统筹管理等配套文件,为镇街扩权赋能。强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中心综合统筹能力,灵活采取单独派驻、区域派驻等多种方式,推动6支执法队伍下沉执法人员461名,促进执法资源在镇街统筹协调、联动支撑,有效实现了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模式。创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监管,推动部门履职更加高效。锚定“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目标任务,科学设置监管评估指标。一体推进职能运行监管与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运用“三评”机制,用好职能运行观察员队伍,综合运用巡察、审计、综治中心、“12345”、政务服务窗口等结果数据,深化职能运行监管。同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考核结果挂钩机制,以监管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形成履职合力,推动全市各部门工作向中心聚焦。
三是聚焦优编强基,提升为民意识,深化“服务型”机关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群众所思所盼,着力优化重点民生领域体制机制。聚民生,优配备。助力实施“智汇滕州”人才工程,上半年保障公务员、事业人员、青年人才优选、“榴枣归乡”工程等用编进人计划800余名;助力“善城善教、学在滕州”品牌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教师统筹周转事业编制,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强化“善城善医、医在滕州”保障,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出台《关于支持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六条措施》,进一步优化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结构。重联动、强服务。扎实开展社区“双报到”工作,联合民政、市中医院等部门(单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谋划开展“服务群众零距离”等活动,深入双报到社区、村居开展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开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细化帮促措施,先后联系文旅、金融、发改等部门为帮促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力所能及为群众、企业解难题、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