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专家论证意见
2024年6月3日,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及风险评估会议,对滕州市卫生健康局承办的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滕州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研究讨论。
一、专家论证过程
参加论证会的有:
吴林霖 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许 冉 滕州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王亚莉 滕州市事务中心副主任
赵逢念 滕州市水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薛涵文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
倪金龙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闫 超 滕州市伤骨医院院长
刘 猛 山东省为老医养有限公司董事长
专家组和与会人员听取了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市副局长吴林霖关于《滕州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调研、起草、公开征求意见、组织会签以及意见采纳情况的汇报,审阅了决策内容,针对决策实施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作了审查,从专业和技术角度进行了充分论述和客观评价。针对专家等提出的修改意见建议,展开了细致的、针对性的讨论。专家组成员就某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问题,对决策承办单位进行了询问。
二、专家论证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山东省卫生健康条例》
2.相关政策文件
《山东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鲁卫发〔2021〕5号)
《枣庄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三、专家论证结论
(一)总体要求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预防为主、区域统筹,系统推进、优质整合、中西并重、多元参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旨在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科学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健康滕州建设的新突破。论证认为,这一总体要求符合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二)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规划》提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 适宜人才建设,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和可及性。 论证认为,这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有助于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要求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组织领导和安全制度, 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等体系,以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论证认为,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全面提升综合优质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论证认为,这是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五)实施卫生人才战略和提升信息化水平
《规划》要求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能力。论证认为,这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六)大力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融合发展
《规划》强调健全中医药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论证认为,这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七)至(十二)部分
《规划》的其他部分,包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水平、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危害、做大做强健康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论证认为,这些内容均符合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
四、建议:
(一)第一项重点任务:总体要求(三)总体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健康滕州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市)。 建议修改成:加快推进健康滕州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健康县(市)建设。
(二)对第五项重点任务:实施卫生人才战略和提升信息化水平16.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参与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建议修改成:根据枣庄下发的《关于清理优化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市县级党委和政府不再设立创建示范项目,已有项目予以撤销。市县级其他党政机关和群团机关以及镇(街道)不得开展创建示范活动。”若为我市主办的创建示范活动,建议清理并删除该句。若为国家、 省批复的创建示范活动目录内项目,无修改意见
(三)对第九项重点任务: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危害中27. 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参与部门: 市城乡水务局。 建议修改成:删除市城乡水务局
(四)对第九项重点任务: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危害中29.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完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乡镇(社区)、单位、学校、专业机构四位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议修改成: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乡镇(社区)单位、学校、 专业机构四位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规划》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可作为指导我市卫生与健康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