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历史沿革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历史沿革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在1950年5月尼山、台枣专署合并为滕县专署后建立的。从一个较为简陋农村民房院落的中心卫生院发展到2016年占地7.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1.33万平方米,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为一体,专业科室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现代气息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纵观医院发展历程可归纳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时期(1950.6-1959.3)、第二时期(1959.4-1994.12)、第三时期(1995.1-2016.12)。
第一时期(1950.6-1959.3)
第一时期为专区医院时期,经历滕县区中心卫生院、滕县专区人民医院、济宁专区第二人民医院的阶段。
1950年6月随行政区划调整,以鲁中南四院医护人员为主,加之抽调其他医院和行署机关、建国学校、新海连卫生学校部分人员组成滕县区中心卫生院,隶属滕县专署。址于滕县东沙河乡党村,借住民房91间,李太民任院长,时有职工127名。临床设内科、外科、产妇科,辅助科室有化验室、手术室、药剂室、洗衣室,行政办公有院部、总务股、护理室,床位100张。另设医政、防疫、保健三个股,代行专署卫生科职权,实行医政合一。承担15个县、市(沛县、滕县、凫山县、平邑县、丰县、邹县、峄县、曲阜县、临城县、铜山县、白彦县、济宁县、华山县、滋阳县、济宁市)的医疗技术指导、卫生防疫和应急服务任务。
1952年3月,专署设卫生科后,防、保两股撤销,医政股改医务股只负责医院医疗工作。5月,更名滕县专区人民医院,贾瑞芳任院长,时有职工133名。建立滕县专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
1953年7月,滕县专署改济宁专署。8月,医院更名济宁专区第二人民医院,隶属济宁专署卫生科。附设护士学校同时改称济宁专区第二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2月,医院从东沙河乡党村迁至城区盐店街(原滕县专署办公所在地),医疗用房3811.95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566.15平方米,护士学校用房1211.55平方米,职工宿舍2068.50平方米。
1954年,聘中医仇有廪、王次中进院,设中医门诊部。1956年,以医院为主成立滕县专区医疗预防网,指导滕县、邹县、峄县、曲阜、泗水、微山等县医院的卫生工作。
1957年5月,在城区杏坛路北侧(现址)征地,建设容纳150人的门诊、200张床位的病房及相应辅助用房的新院区。1958年6月起医院陆续从盐店街搬至新建1408.96平方米的新院区,结束了长达9年借住民房的历史。年门诊量93475人次,出院病人4526人次,床位150张。配有X光机、冰箱、温箱、干燥箱、手术台、无影灯、膀胱镜、电动吸引器、高压消毒器、牙科椅子、高速离心机、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1959年3月26日,济宁专署决定将专区第二人民医院移交滕县,更名滕县中心人民医院。
第二时期(1959.4-1994.12)
第二时期为地(市)级中心医院时期,经历滕县中心人民医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三级医院创建阶段。
1959年,设有7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和5个行管职能科室。职工194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6名,病床170张。是年,附设护士学校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定名为滕县护士学校,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62年8月,滕县护士学校与济宁卫生学校、兖州医士学校合并成立滕县卫生学校。10月,张思源任院长,时有职工246名。1963年12月,周玉超任院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群众组织建立,医院受冲击,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医院党政工团组织停止活动。1968年3月,医院革命委员会建立,毕鑑祥任主任。1969年1月,吴隆森任主任。9月,毕鑑祥再次任主任。1970年9月,县委明确了医院党组织负责人。后陆续开展了整党建党、整团建团、整院建院。
1978年7月,医院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院长建制,毕鑑祥任院长。1981年,医院职工228名,卫生技术人员209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6名,医师70名,护师29名,医(护)士71名。年门诊量280592人次,住院病人13274人次,床位263张。1982年5月,建设长达八年能容纳400人同时出入就诊的3800平方米三层门诊楼启用。在医院长期居住的19户居民全部迁出。建设职工宿舍楼1000平方米。1983年,开展断指再植、结肠代食道、血管移植术等。
1984年7月,苗可兰任院长,时有职工472名。1985年,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党委保证监督、工会民主监督的管理模式,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制、工人合同制。5月,荣获枣庄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3月,医院南院改建,拆除职工宿舍8658.15平方米。购置职工单元宿舍121套。7月,4700平方米外科病房楼启用,病床增至446张。1988年5月,滕县撤县建市,医院更名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时有职工576名。7月,开展建院以来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动脉瓣膜(法鲁氏三联症)直换术。作为卫生技术职务聘任制试点单位,在初、中、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资格的基础上,医院聘任高级卫生技术职务38名,中级138名,初级230名。1990年9月,恢复医院副县(处)级级别。
1991年5月,周乐恒任院长,时有职工724名。是年,医院被确定为济宁医学院教学医院,新建二层餐厅(会议室)和高压氧舱启用。1992年启动三级医院创建工作,美国产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启用。1993年,美国产MAX-640 CT机和续建的4500平方米外科病房楼启用。1994年12月,顺利通过山东省三级医院评审团现场评审。
第三时期(1995.1-2016.12)
第三时期为三级医院建设发展时期,经历三级乙等医院、济宁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阶段。
1995年,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爱婴医院,设行管科室18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4个。1996年,床位增至556张。开通了120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1997年1月,袁汝平任院长,时有职工945名。行管科室实现管理系统微机联网。建立远程会诊中心。1998年,首次承担济宁医学院临床本科理论教学任务。1999年5月,承办全国农药中毒防治进展研讨会。2000年,医院荣获山东省百佳医院、山东省先进集体称号。床位增至750张。2001年,医院被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教委确定为济宁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2002年,综合档案管理工作晋升国家二级标准。2003年3月,行管科室实行大部制,整合为六部一室和四个直属科室。4—6月,防治非典型肺炎期间成功救治一名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医院荣获枣庄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1月,杨宗河任院长,时有职工1070名。7月,荣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
2006年7月,杨作志任院长,时有职工1261名。建立健康体检中心。2008年8月,外科大楼启用后床位增至912张。2010年,药品供应实行海王集团集中配送。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滕州协作中心。床位1329张。
2011年5月,启动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DOS系统下的门诊收费、发药管理系统,WINDOWS系统的HIS管理系统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建立了以医院管理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实施了涵盖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等各各环节的软件模块,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2012年,医院与山亭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卫生区域合作关系。2013年,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
2014年2月,杨琼任院长,时有职工2700名,床位2320张。建立后勤维修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建立脑科中心、影像中心、急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滕州)协作中心。
1996年以来,两次外扩征地49158平方米,先后建设并启用了9800平方米的内科病房楼、25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43000平方米的外科大楼和73000平方米的内科大楼。陆续引进了螺旋CT(16排、128层、64排、双源)、核磁共振(1.5T、3.0T)、数字减影成像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直线加速器、伽麻照相机(ECT)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
2016年12月底,设行管职能科室28个、临床科室62个、医技科室11个,其中有5个科室先后被评定为山东省重点专科(专业),16个科室被评定为枣庄市医学重点学科。在院职工2800名,其中在编1590名、聘用制1210 名;在院职工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70名,其中博士12名、硕士611名、本科1283名、专科及以下564名。在编职工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63名,其中主任医(药、护、技)师 68 名,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231 名,主治(管)医(药、护、技)师 803 名,医(药、护、技)师(士)361名。设病区66个,床位2507张。医院总资产18.6亿元,其中医疗设备总资产4.6亿元。
目前,医院编制床位1839张,开放床位2500张,设有78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院在职职工32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00余人,正高级职称191人、副高级职称357人,国内医学院校兼职教授1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年门急诊量达到200万余人次,出院患者11万余人次,开展手术4万余人次。
医院名称沿革表
医院名称 |
时间 |
隶属关系 | ||
滕县区中心卫生院 滕县专区人民医院 济宁专区第二人民医院 滕县中心人民医院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
1950.06—1952.04 1952.05—1953.06 1953.08—1959.02 1959.03—1988.04 1988.05— |
滕县专属 滕县专署卫生科 济宁专署卫生科 滕县卫生局 滕州市卫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