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布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一、什么是布病
布病全称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全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俗称懒汉病。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动物。
三、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四、布病临床主要表现
(1)发热:呈长期低热状态,也有波浪状或驰张性发热等。
(2)多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更为明显。
(3)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五、得了布病怎么办
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所以为防止布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影响身体健康,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抗菌为主,联合、规范、全程用药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六、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畜间检疫管理,买卖家畜要有免疫证和检疫证,避免将病羊买回家。对于检疫阳性的病畜要全面捕杀,病畜流产物要严格进行深埋(0.5米以下)或烧毁处理。对家畜进行布氏菌苗有效免疫,保护健康畜群,避免布病在畜间流行和蔓延。
(2)家畜一定要圈养,不得散养或串街乱走。家畜要远离农舍、居民点和饮用水源,减少人与畜的接触机会,避免水源被污染。对于病畜及其流产物污染的圈舍和场地要彻底清理和消毒。各种乳和乳制品,要消毒后食用;切记不可食用生拌肉和未熟透的肉。皮毛加工、检疫检验和畜圈清扫等从业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接羔助产人员、屠宰工人,除备有工作服、帽子、口罩外,还应戴橡皮围裙、胶皮手套和胶靴,不要赤手抓流产物和屠宰家畜。
七、保护易感人群
如有不适要及早就医,尤其是感冒两周以上不愈者,应做布氏凝集试验。重点人群接种布氏菌活苗,可预防布病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