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健康科普】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之孕妈妈必读篇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将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任务,已成为我国预防母婴传播领域下一阶段的核心目标。作为孕妈妈、准爸爸,应该知道哪些知识,需要做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艾梅乙”。
什么是“爱梅乙”?
“艾梅乙”就是对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种疾病的简称,它们都是传染性疾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如果在孕期被诊断患有这些疾病,不进行规范的治疗很有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对胎儿造严重的不良影响。若早期发现,进行规范治疗,可大大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爱梅乙”的治愈难度?
艾滋病:目前艾滋病还无法治愈,也无疫苗可接种,因而病死率非常高。如果及早发现,规范治疗可以延长生命,与未感染者寿命接近。
梅毒:自1943年使用长效青霉素进行治疗起,梅毒可以说是能被治愈的。梅毒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愈率可达80%-90%,如果感染了梅毒,一定要注意早治疗,不可讳疾忌医。
乙肝:目前尚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绝大多数乙肝携带者病情可以被控制,不引起肝脏损害。
“艾梅乙”传播途径?
艾滋病、乙肝和梅毒,对于母婴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们均可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由母亲传给孩子。主要通过以下三条传播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宝宝:
宫内传播:母体血液中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产程传播:在分娩过程中,母亲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宝宝损伤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
接触传播:分娩后通过母亲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如亲吻、哺乳),病原体从宝宝消化道黏膜破损部位进入体内。
1.“艾梅乙”母婴传播的危害有多大?
2.如不进行治疗,大部分感染艾滋病的孩子会在5岁前死亡;
梅毒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先天性梅毒患儿;
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容易在低龄时期患上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
如何阻断“艾梅乙”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未经综合有效的干预,三类疾病母婴传播风险高10%-30%。但如果在孕前进行规范的诊治或孕早期及时实施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母婴传播率可降至1%-2%。
第一步:尽早筛查确诊,婚检、产检一个都不能少。为了母婴的健康,孕妈们应该主动在孕12周前进行艾滋病、乙肝和梅毒的咨询和筛查!
第二步:孕期干预服务,发现感染了“艾梅乙”的孕妈妈无需过度紧张,应于发现的第一时间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综合评估。
第三步:产后干预服务,感染艾滋病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应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于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到孩子满12、18个月时需再次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感染梅毒的妈妈:梅毒患者妊娠时已接受正规治疗和随诊,则无需再治疗。复诊时会对宝宝进行查体和TPPA及RPR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再进行下一步的阻断,直到宝宝2岁即可。
感染乙肝病毒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后的12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和乙肝疫苗10mg; 1个月后再注射乙肝球蛋白+乙肝疫苗一次;6个月后再注射1次乙肝疫苗即可。
患“艾梅乙”的妈妈应在充分咨询专业人员 ,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
当孕产妇感染“艾梅乙”时,要尽快咨询产科医师,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只要听取医师的建议,配合规范治疗,就能生出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