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健康科普】青少年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早有征兆!焦虑、抑郁、对立违抗、自伤......家长注意识别预防!

作者: 来自: 时间:2023-09-21 17:11:30
当下,不少孩子受到精神心理问题困扰,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儿童青少年门诊一度出现难挂号的现象。“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度抑郁障碍占2.0%,这些都是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存、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成长困惑、家庭关系不和谐等,使得很多青少年面临无力应付的场面,内心冲突强烈,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抑郁、敌对、敏感、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引发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甚至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事件。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家长带孩子就诊时,大多数孩子已经出现自伤、逃学、厌学、人际关系不适应、躯体不适症状明显等情况,其实这时疾病已经比较严重。


1
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


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日渐细腻丰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加强,家长会为孩子越来越懂事、有主见而感到欣慰。然而,成长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青少年的情绪也具有稳定性差、两极性强、隐藏性大等特点。在这个飞速成长的年龄阶段,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且不易被察觉,不加干预易产生成绩下降、厌学、回避社交、孤僻等心理行为状况,甚至发生荒废学业、攻击他人、伤害自己的悲剧。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父母能够为孩子做的,就是先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不良的家庭因素,比如亲子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父母无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溺爱和一味迁就或过分严格,家庭成员道德水平低,缺乏良好的行为榜样,孩子被粗暴对待或虐待等,不但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疏离,产生敌意,而且可能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低自信、高自尊,产生孤独无助感,使孩子无所适从……

但是,如何去识别和区分孩子是否存在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具备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当孩子出现各类问题时,父母才能及早地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及时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平稳,越走越有底气。



2
情绪问题有征兆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往往有以下几方面的征兆。


情绪方面
青少年通常难以察觉自己情绪的变化,因而很难主动描述自己的情绪,也难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情绪问题,渐而使用紧张、多疑、无聊、烦闷、发脾气作为表现。但因孩子还有高兴的表达的时候,这样就会蒙蔽父母的双眼,使家长错失识别情绪问题的重要时机。

孩子情绪不稳定,低落时会不愿意说话,不搭理人,感觉脑子变慢了,紧张,敏感,哭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过度解读别人或者某件事情,过度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助无望时会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情绪高涨时会自觉心情好,说话多,不时变换话题,乐于助人,花钱大手大脚。易激惹,非常小的一件事就能引起极大的情绪反应,暴躁,容易发脾气,有暴力冲动行为,如自伤、摔东西。
躯体方面
很多孩子会有躯体化的表现,把情绪问题转化成躯体不适感。如常见的头痛、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心慌、胸闷等。有些孩子会以感到乏力或显得无精打采甚至有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来拒绝作业和入学。此时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了完整的检查后发现没有任何躯体上的疾病诊断,最后会被医生指导去看精神心理科。
生活事件方面
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遭遇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主要抚养人重病或去世、妈妈生二孩、搬家、转校、同学孤立甚至校园暴力等,会导致孩子情感剥离,人际关系及学业压力增加,可能让孩子出现情绪低落与适应困难。
行为方面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学习状态和成绩变差,上课难以集中听讲,回家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出现恶性循环,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适应问题——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原来的兴趣活动积极性降低等。还有些孩子觉得愧对父母的期望,不愿把自己的情况告知家长,显得忧心忡忡,并伴随着抠手、咬手指等小动作。在家长问起之时还会勃然大怒,认为家长多管闲事。这时建议和孩子一起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了。






目前儿童青少年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焦虑情绪,但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焦虑情绪也不等于焦虑症,可能只是某一阶段的情绪问题,是否达到疾病的状态或诊断标准需要专业人员的进一步问诊和检查。

青少年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提高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重视,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减少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转发自  心理精神科护理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