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措施)滕州市官桥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确保医疗安全,有效预防、控制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卫生保障和卫生应急工作,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领导小组
(二)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抢救治疗小组
二:指挥体系
急救领导小组→抢救治疗小组组长→各职能科室→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三:各级职责
1.由急救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启动应急预案,负责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指挥工作。
2.各科室应在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做好各自主管的工作,确保出现突发事件时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对于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交通事故、传染病爆发流行、重大食物中毒、酒精中毒、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大鞭炮爆炸案等紧急情况,由组长负责召集各科主任、护士长,做到随叫随到,第一时间集合赶到现场,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工作,并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与医院管理部门协调一致、听从指挥。
四:医疗救治
(一)地点
1.传染病:在发热门诊救治。
2.院内: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群体斗殴外伤病人、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病人,由各相关科室救治。
3.院外:上级卫生部门指定的突发事故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由抢救治疗小组组长指定相关科室救治。
(二)人员:
各科室急救小组医务人员:
1.如病人较多,由抢救治疗小组组长、护士长从相关科室抽调医务人员。
2.如需到院外事故现场急救,由办公室调动救护车及相关科室人员前往。
五:组织协调与后勤保障
(一)医院实行24小时行政与安保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确保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
(二)抢救治疗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组织、协调门、急诊工作和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包括医护人员的调配、督导科内人员、物资保持应急状态、制定抢救方案、组织抢救等工作)。
1.护理部主任负责护理人员的调配(保证应急状态下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及救治现场的安排工作,参加制定抢救方案。
2.办公室负责车辆及司机调配,协助做好物质和设备的搬运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做好抢救工作人员的登记。协助疏导病人及家属,以创造良好的救治环境。
3.药剂科负责急救药品的准备,并保证药品的效期和质量,随时提供临床应用。
4.检验科负责做好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的准备。
5.公共卫生服务站负责救治现场的消毒、隔离、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疫情监测和应急报告等工作。
6.临床科室负责将适宜的急诊病人收入院,并在抢救治疗小组组长、护士长的组织协调下参与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六:具体要求
(一)要求各科室、门诊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不得脱岗,不得从事娱乐活动,禁止酗酒。
(二)要求各门诊、病区、医技科室、各职能部门按正常排班顺序上班,急诊值班医生24小时在班。
(三)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其他医疗核心制度,杜绝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严防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如不按规定执行者,将从严、从重处罚。
(四)要求各科室均应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储备(包括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必须安排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值班。
(五)要求急救小组成员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必须保证在接到任务通知30分钟内到达医院或指定地点。本人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向科主任请假,由科主任负责调换科室内其他人员。
(六)要求科室抢救小组成员要熟悉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保证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完好应急状态,急救药品充足、安全。急救过程应做到组织有序、忙而不乱、分秒必争,根据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处理病人,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与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救治,对危重病人要加强科间会诊协作,以确保病人得到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
(七)一线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时,要按规定采取一定的卫生防护措施,以防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紧急情况时需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春节期间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各科室要严格按照填表说明详细填写,并及时报告公共卫生服务站,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